很多专业人士,很多都是这么看的。

    但事实上,这仅仅只是因为前侧技术,原本百米使用的人都不多,那就更不要说200米了,所以他不适合200米,是因为以前几乎没有200米选手选择这个技术,这样的说法……

    完全是用结果反推。

    单纯的结果反推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事实上后面的200米王者莱尔斯都亲自请过拉尔夫曼教他跑百米和200米,教他怎么把新的力学体系融入到自己的短跑体系内。

    事实上到了后面,开始尝试这种新跑法来跑200米的人越来越多。

    这就是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而已。

    开始没有人使用,并不是代表这个东西本身不合适,甚至有可能只是他的出场有点“太超前”。

    没有合适的东西来搭配,就像是生产力没有合适的生产关系来搭配。

    多少会显得不那么出众。

    这也是为什么,才看到苏神200米好像也要采取前侧技术,本身就是专业人士出身的李韬,突然出现这样的话语。

    说白了就是觉得。

    这太扯淡了。

    不可能吧?

    100米用这个就算了。

    200米用这个是什么意思?

    不是开玩笑吧?

    这成绩能好吗?

    能不能好,你猜了不算,他猜了不算,李韬心里猜了也不算。

    只有现实,才能作为最好的答案。

    140米,150米,160米。

    苏神带着明显是偏前侧的技术冲向了前方,这个地方他也给自己做了准备,并没有采取那么多的前侧点,

    到底他的身体也是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

    而且这些东西说实在话,也需要时间去做磨合。

    但……

    即便是这样也够用了。

    尤其是用在牙买加跑法上。

    简直是相得益彰。

    因为牙买加跑法只需要前面把速度达到最大,尽可能提高速度,那就行了。

    后面怎么延续?

    那就看天赋。

    或者看技术。

    牙买加的那一批人很明显属于前者。

    苏神这边呢。

    他的天赋当然现在也是世界顶级,这一副身体自己全力打造没走任何弯路的科学化高速通道,如果还称不上世界顶级,那就没有什么是世界顶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