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200米即将开始。

    “On your marks”指令,8位选手依次俯身。

    因为是国内的比赛,所以除了陈娟,韦勇丽也有机会站上舞台。

    一共9个人开始追逐。

    陈娟第五道,采用标志性的曲臂起跑姿势。

    双臂呈45度弯曲撑地,肘部贴近躯干,前臂与地面夹角30度,手掌指尖朝前,拇指与食指呈“八字形”扣住赛道。

    臀部抬高至高于肩部10厘米,膝关节角度90度,踝关节背屈15度,重心落在前脚掌与手掌连线构成的三角形支撑区域内。

    此姿势经苏神实验室生物力学分析,可使肩部肌群张力降低20%,减少启动时的上肢能量消耗,同时使髋、膝、踝三关节形成“链式发力”预激活状态。

    这是今年陈娟的启动新变化。

    对比其她选手的直臂起跑,如奥卡巴雷双臂直撑、肘部锁死,陈娟的曲臂姿势使起跑反应时的神经传导路径缩短0.02秒。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在“Set”口令阶段,陈娟股四头肌肌电活动强度达到最大收缩值的70%,比直臂起跑选手平均高出12%,为蹬地发力储备更强肌肉势能。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韦勇丽的变化。

    韦勇丽在第九道,虽然也不是多好,但是总比一二道要好,说明国内女子选手在国际比赛上不断取得好成绩之后,还是给其余的运动员争取到了更好的参赛机会。

    不然放在以前,那肯定是固定一二道。

    此时采用“半曲臂”过渡姿势。

    所谓半曲臂,就是双臂微屈,肘部夹角120度,兼顾直臂起跑的稳定性与曲臂起跑的灵活性,她的重心比陈娟低5厘米,膝关节角度85度,适配其“小步快频”的启动策略。

    作为对比,第6道,奥卡巴雷则将重心压得更低,膝关节角度80度,双臂完全伸直,依赖股四头肌爆发力实现快速弹射。

    嘭————————

    发令枪响瞬间,压敏起跑传感器忠实记录反应。

    陈娟的起跑反应时为0.155秒,位列所有选手第二,蹬地阶段,她的后脚蹬地时间为0.18秒,蹬地力度峰值达2.8倍体重,地面反作用力传导效率92%,通过髋、膝、踝三关节的“蹬伸链”,将垂直方向的支撑力转化为85%的水平推进力。

    曲臂姿势的优势在此阶段完全显现。

    陈娟的肩部在蹬地时仅下沉3厘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