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她要尝试习惯自己的优势变成劣势。

    这也是所有的精英运动员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需要做的调整和改变,因为你的优势不可能一直保持优势。

    那么你就要需要通过和不同运动员的对比来调整你的比赛策略。

    除非你这个项目就是最强。

    那就不用调。

    不然的话。

    这是一门必要的课程。

    如果你只会用自己的优势去作战,而无法用自己的劣势来面对人家的优势,无法面对自己的优势转化为劣势。

    那么你很难在最高的舞台上更进一步。

    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两人的差距肉眼可见,进入直道之后,不再像弯道那样需要看前伸数,陈娟的肩膀比奥卡巴雷靠前1米多,换算成田径赛场的“身位差”,大概是4~5个身位。

    奥卡巴雷显然早有准备,出弯后第一步便刻意拉大步幅,脚掌蹬地时膝盖几乎完全伸直,身体向前的跃动幅度明显大于陈娟。

    而陈娟并未被对手的气势干扰,她保持着自己习惯的跑姿,步频平稳,手臂摆动幅度控制在胸前至腰后之间,每一步落地都扎实有力,像是在赛道上钉下一个个稳定的支点。

    此时的在没有太多人关注的角落。

    韦勇丽居然超过了布朗。

    朝着第四开始发起冲击。

    斯特拉坎则在第三位稳住节奏,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最前方的“红白对决”。

    1米75的陈娟与1米8的奥卡巴雷,一个以节奏制胜,一个靠身体天赋追击,直道上的每一米都充满变数。

    直道前30米,奥卡巴雷的身高优势开始显现。

    每一个10米几乎都会肉眼可见的缩小。

    她的每一步都比陈娟多出近10厘米,肉眼可见地缩短着距离。

    可惜这里不是尼日利亚。

    看台上的观众都是国内观众为主。

    自然会为陈娟捏把汗。

    但陈娟的节奏把控展现出极强的韧性。

    她没有盲目跟随奥卡巴雷的步幅,而是继续保持自己熟悉的频率,每一步落地时都刻意加强核心收紧,避免因对手的冲击打乱呼吸节奏。

    140米。

    她的手臂摆动始终稳定,没有出现丝毫慌乱的大幅晃动,躯干微微前倾,保持着向前的冲劲。

    145米处,当奥卡巴雷的直道步幅达到峰值时,陈娟突然小幅加快了摆臂速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