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大型的别想了,中型的也可以啊,国产的也好啊。

    都1987年了,一些用于农业跟食品的烘干机应该也有了吧?

    近几年不是一直都在发展工业,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跟技术?那多少也制造了些东西出来吧?

    他一个人瞎琢磨着。

    但是光靠他琢磨,其实也琢磨不出名堂,具体的还是得找他的干爹询问一下看看。

    好歹也是渔业局的局长,这些海产品的干燥术要是有影的话,应该也能多少知道点吧?

    这比他自己在那里瞎想强多了。

    就是真能搞得来,时间也是一个问题,电压也是一个问题。

    对了,他那大儿子不就是在电力局上班的吗?

    叶耀东瞎几巴想,也不知道几天时间能不能搞得定,一两天要是没影的话,那他也只能把一整船的货直接卖给阿财了。

    估计阿财看到他一船的货,也得下巴掉地上,不敢接这么大货。

    光家里收鲜船的货,大概就够他忙活的。

    头疼啊……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国家已经进步一大截,现在已经有这些工业化的设备了。

    只要有这些设备的话,走干爹的路子去搞,应该也不算特别难。

    一整晚,他都在那里瞎想,通知工人收网他也没走出去看,外面风雨交加,他也不想出去。

    底下的工人在收网的时候,时不时也被渔船摇晃的东倒西歪,加大了工作的困难。

    船头的浪花也时不时砸进来,他们的身上不知道是被海水打湿,还是被雨水淋湿,穿着蓑衣都从头湿到脚。

    出来半个多月,也就今晚上让他们体会了一把海浪无情。

    前些天的旗鱼跟鲨鱼大战,他们都还没有这么大的切身体会,毕竟也没有亲眼看到,只在战后看到。

    叶耀东全力提速返回都已经是10点后的事了,等渔网全部都收上来了,他跟大家通知了一下,就设定好回去的路线。

    而工人们也全体都在甲板上帮忙分拣那些货,没有再轮班了。

    都要返回了,肯定得把所有的货都分拣完才能休息。

    临近回家,他们也都打起了精神来。

    他们出来时的航程,开了十几个小时,不过也就前面三四个小时是全力航行,后面下了网后,就是慢慢悠悠的边作业边去定下来的海图。

    他这船的速度本来也比另外两条船快,出来的时候,也是迁就其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