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生不朽的光荣之子,

    为了使伱服罪,我谴责你,

    那时候,我不得不扮成,

    来自炼狱的一个恶鬼。

    ……

    那时候我双手掩面,

    痛哭不止,羞愧难言。

    我久已思归天界,

    但又踌躇不前。

    我怕与你的母亲相逢,

    我怕她向我发问:

    “人世间有什么消息?

    我的茅屋有什么变化?

    我的儿子梦里是否安宁?”

    亚瑟看到这里,立马明白了丁尼生的情绪为什么会那么激动了。

    他肯定是在这里想起了他故去的双亲。

    紧接着,亚瑟的目光向下一扫。

    什么?你为我们伤心?——你在为谁发愁?

    总不是为我哭泣吧?请问,我有什么用处?

    如果是在作战。

    没话说,弗烈因德先生还能打仗。

    也许还能砍断几个顿河哥萨克的脊梁。

    但在和平年代——纵然我活上一万年,

    我也只能把莫斯科鬼子骂一百年,然后死掉。

    ……

    如果他们给我戴上镣铐,往西伯利亚流放,

    立陶宛的兄弟们就会看到我,并且会想:

    这是我们高贵的血统,我们的青年在被人摧残。

    等着吧,莫斯科鬼子!

    等着吧,沙皇杀人犯!

    像我这样的人,托马什,宁愿被吊在绞刑架上死掉!

    像我这样的人——只能以死来为祖国服务了!

    亚瑟看到这儿,禁不住向前翻了几页。

    果不其然,他在第一页找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那位波兰之友文学协会向《英国佬》强烈推荐的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先生。

    下面还用隽秀潇洒的字体书写着他的座右铭——为了祖国、学识和正义。

    而这份稿子,正是他的最新作品——《先人祭》的第三部。

    毋庸置疑,这是一篇不朽的杰作,对波兰人来说,这是终究会被他们载入民族史册的伟大篇章。

    但是……

    对于俄国人来说,这部作品无异于犯上谋逆。

    就算现在不是1831年,而是1968年,这本书也同样会在波兰遭到当局的强力查禁。

    而对于刚刚经历了利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