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全能大画家 >
    
或者照相对大多数人来说,依旧是一件相当相当稀罕的事情。

    十九世纪照相机刚刚被投入到实用领域的很长一段时间,照一张相,银版显影需要3个小时到半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被摄物体必须要保持静止一动不动,才能得到清晰的成像。

    照张相片要比请画师跑过来画张画像还要累人,也还要麻烦。

    因此。

    在一百年前,凝固不动的静态静物对很多人来说,依旧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稀奇感和新鲜感。

    他们会像买照片一样,为那些画家笔下的静态光影和细腻描绘而买单。

    基于这个原理。

    如今的观众全都是每一天被大量的视频、电视剧、电影饱和轰炸的人群。

    十九世纪那种买照片一样为绘画付费的消费者已经不见了,所以细腻的光影描绘就同样失去了意义。

    更不用说。

    比拼对现实世界的一比一还原,再精妙的笔法,也比不过花399美元买个手机,然后咔嚓按一下快门。

    因此。

    只有往抽象发展,只有往那些高度概念化的绘画方向发展,只有画那些手机咔嚓一下拍不到的东西,才是现代艺术家们理想的发展思路。

    先不提这种消费行为分析的方式,是否过于功利主义。

    至少在这种对于静态景物作用的理解分析这一点上,这类西式观点是远远不如传统东方式审美哲学来的深刻与优雅——“一切景语皆情语”。

    静态的景物塑造从来就不只是单纯的景物塑造。

    相机快门“咔嚓”一下,所无法捕捉到的东西,也从来都不只有那些高度抽象化和概念化的先锋艺术。

    通过光影的侧写,来反应人物内心的精神,恰恰是手绘艺术作品的强处。

    它也恰恰同样是印象派的审美精髓。

    画家所记录,所描绘的阳光与空气,从来不只是阳光与空气,它们是美的载体,也是情感的载体。

    阳光与空气与作品想要传来的情感,就是细支长颈瓶与鲜花,天空中漂浮的雷云与闪电和雨水之间的关系。

    它们将不可分割。

    阳光与空气是如此。

    那些暗色调的笔触,阴影与夜幕同样也一般无二。

    在陈生林眼前,这幅画面中没有被光线所照亮的那一侧,夜色般的黑暗笼罩着一切,吞没着一切。

    它不像是单纯的黑暗,而像是流动的雷云或者翻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