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全能大画家 >
    
   它在拍卖市场上的真实价格,不足《救世主》的零头。

    刘子明却已经意识到了,它在学界,以及在公众领域所引起的关注和社会讨论,没准比《救世主》还要更加激烈。

    顾为经和酒井胜子正在做的事情,不是类似很多学者正在做的那样,为一幅老画寻找一位知名画家。

    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是一幅老画,生生的“造出”一位全新的知名画家。

    此间的微妙差别,却足以动摇目前整个学者群体,对于印象派的所有现成的研究和传统领域的经典观点。

    也必会似一块巨石落在湖心,激起轩然大波。

    在非专业领域,对于普通的艺术爱好者,甚至对不热爱艺术,单纯就是想吃瓜的群众来说,一位被历史“遗忘”的早期女性印象派艺术家,也是相当有公众讨论度的话题。

    别的不说。

    如果这个观点是真的话,史料再完善一些……哪怕是再编的完善一些,那么好莱坞那帮子拍电影的,搞不好就要扛着摄像机开冲了。

    就以《成为作家简·奥斯汀》的故事为模板,拍一个《遇见画家卡洛尔》的电影出来好了!

    传记电影是西方所有电影种类中,最适合冲奖的议题。

    可能也是最“无害”的议题。

    缺少材料没关系,这种恰恰处于“虚构”和“非虚构”之间的故事,正是这几年来的文艺类作品的创作风口。

    能发挥的空间很多,又有真实的代入感。

    总之,都是些很能吸引流量和讨论度的话题。

    有争议就代表着有讨论度,有讨论度就代表着有名气。

    名气又意味着聚光灯、访谈和曝光。

    而这篇论文恰恰发表在顾为经和酒井胜子参加本届新加坡双年展之前,还有比这样的名气与讨论度得天独厚的宣传资源么,还有比这样的一篇论文更天造地设的冲奖手段么?

    名利、名利,在艺术市场上,名与利两者,往往又都是被绑定在了一起的。

    利能带来名。

    名也能带来利。

    也许卡洛尔本身的这个印象派女画家的身份,不能带来足够的金钱利益,但如果这个话题本身能带来大量的社会讨论度,大量的公众关注度。

    一位被遗忘的女画家和一位“人人都知道的”被遗忘的女画家,作品价值是完全完全两个概念。

    议论的人多了。

    这种争议,反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