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

    两个日寇都是悄悄的松口气。

    刘黑仔?混道上的?不是特工?化缘?

    所谓的化缘,其实就是要钱。他们也懂。不由得燃起希望。

    如果对方要的是钱,那好商量。好商量。

    “两位不要慌。”

    “我们没恶意。”

    张庸含笑说道。主打一个人畜无害。

    挥挥手。众人立刻开始搜查。

    很快,电台被找出来。密码本也被找出来了。

    两个日寇顿时面如死灰。

    “好像,你们做的事情,见不得光哦。”张庸拍拍电台,又翻翻密码本。

    “你想要做什么?”戴眼镜的日谍艰涩的说道。

    “两位是不是应该自我介绍一下?”

    “我,我……”

    “你们是日本人。我知道的。”

    “我,我……”

    “不要否认。对你们没好处。说,都叫什么名字。”

    “我,我……”

    两个日谍嗫嚅。

    吴六棋开始卷袖子。凶神恶煞。

    “别,别打!我叫野口博隆,他叫桥口爱实。”戴眼镜的日谍急忙说道。

    “好!算你们老实!”张庸点点头。挥挥手。

    吴六棋才退回一旁。

    张庸走到显微镜的旁边,凑眼看了看。

    又仔细观察显微镜的铭牌、商标,发现上面有理光的标志。

    日寇国产货。确实不错。

    单纯论技术,此时此刻的日本,确实比较先进。

    排水量七万吨的战列舰能够建造。非常精密的显微镜也能建造。比一穷二白的中国厉害多了。

    唉……

    “你叫野口博隆?”

    “是……”

    “你是不是考古学教授?”

    “我……”

    对方沉默。

    张庸于是相信自己猜对了。

    对方果然是专业人士。对古文物很有研究。尤其熟悉中国历史。

    槐机关有人才。

    还相当的专业。

    都说唐宋之后,中国文化在日本,不无道理。

    有些日本人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比中国人自己都要强。还形成了系列。

    比如说,那个日寇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掌握的中国文化、历史知识,比很多中国的大学历史教授都要丰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