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司令居然在空筹部坐镇。还很清闲的样子。甚至有点无聊。

    看到张庸到来,钱司令也很高兴。

    他确实有点无聊。

    “少龙,来,来,来,正好跟我说说那个意大利飞机……”

    “好的。”

    张庸坐下来。

    钱司令就开始鼓捣茶水。

    动作慢吞吞的。好像这边根本没有他要做的事。

    没办法,兼职太多,很多业务他都不熟悉的。他毕竟是陆军出身,对空军不懂。

    “五十万美元啊。少龙。这是笔大生意。”

    “是。”

    “如果没有你作保,夫人是不敢决断的。”

    “是。”

    “你说这飞机……”

    “什么?”

    “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司令,飞机可以打到地面。但是地面打不到飞机。只有挨打的份。”

    “不是有高射机枪吗?”

    “几百挺高射机枪,浪费几万发、几十万发子弹,都未必能打中一架飞机。”

    “但是飞机的价格贵啊!”

    “这……”

    张庸欲言又止。

    怎么说呢?确实不太容易说明。

    当时的人们,对空军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包括各国列强。

    哪怕是最重视空军的德国人。大力发展空军的初衷,也是为了避开巴黎合约的限制。

    因为巴黎合约里面没有规定空军的规模。所以,德国人就拼命的发展飞机。然而,他们也没有明确的概念。也存在严重缺陷。其中,最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远程战略轰炸机。

    德国航程最远的飞机,作战半径也就是几百公里。都没有超过1000公里的。在西欧作战,当然没有问题。法国面积也不大。斯图卡就完全胜任。可是,遇到苏联这样的,斯图卡就抓瞎了。

    作战半径只有几百公里,根本轰炸不到苏军的后方。

    所以,苏军后方是可以稳定进行生产的。可以源源不断的供应前线武器弹药,以及其他物资。

    没有远程飞机的另外一个致命之处,就是无法控制大西洋。

    德国人没有航空母舰,只能依靠陆基飞机作战。而陆基飞机的航程不足,等于是将大西洋拱手相让。

    虽然说邓尼茨的U型潜艇的确战绩丰硕。可是,和飞机相比,潜艇作用真的不大。轻松被飞机压制。

    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