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仅仅是重点而已。

    毕竟,他真正的目的是将忠救军中调集的骨干渗透进入租界——他们是起义的最核心力量,让他们顺顺利利的进入租界且融入工厂,这是所有的幌子都为之掩护的核心。

    目前,一切进行的异常的顺利。

    一百多名骨干,成功的融入了租界的工厂体系。

    “安平,你到底怎么做的?”又一次摸到上海的徐百川非常的疑惑:“根据我的了解,日本人在租界的工厂中,可是安顿了无数的眼线,现在的东野机关,起码有一半的人手在租界的工厂里吧?他们由此策动的眼线至少是这个数量的三到四倍。”

    “这种情况下,你怎么把一百五十多号人轻而易举且保密的安插进去的?”

    徐百川忍不住提出了一个假设:“该不会是日本人已经察觉到了你的目的后在顺势挖坑吧?”

    张安平微微一笑:“假如有一百家工厂,里面有二十多家是极不稳定的因素、五十多家是左右摇摆的因素,还有二十多家是铁杆的亲日派,你是日本人的话,你会怎么撒钉子?”

    “重点布控不稳定份子,敲打监控摇摆份子……”徐百川说到这后恍然,一脸愕然道:“你把人都安排在亲日份子的工厂中了?”

    “不对!”

    徐百川骤然反应过来:“所谓的亲日份子,怕是假的吧?”

    张安平呵呵一笑没有回答,但徐百川已经了然。

    这些工厂主,过去肯定是有亲日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他们能从华界迁徙到租界,可见对日本人也是极警觉的,而且日本人在占领了上海后,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对华资从最开始的巧取豪夺到后来毫无理由的野蛮抢夺,已经让这些人认识到了投降的下场。

    这种情况下,张安平给出了迁徙的保证后,他们自然知道该怎么选。

    但偏偏日本人习惯了中国人争先恐后的投降,对这些“亲日派”的投诚并未有太多的疑惑,这也就造成了日本人的盲点。

    他们在租界的工厂内大肆安插眼线的时候,这些“亲日派”的工厂很自然的被排除在外了。

    徐百川感慨道:“论算计人心,你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张安平道:“我就当你是在夸我了。”

    “我本来就在夸你——”徐百川翻白眼,给了张安平一个你自己体会的眼神。

    然后他又问出了另一个困扰他的疑问:

    “我看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