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国民政府,并未意识到丧钟的彻底敲响,或者说在他们的眼中,共军依然只是他们口中的“共匪”。

    他们绝大部分人的心思,此时此刻,依然是在为自己谋利的路上——为了给自己谋取利益,他们,可以舍弃任何的东西。

    原则、信念、初心、怜悯、善良……

    但凡是可以舍弃的,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舍弃。

    只要能谋取到利益!

    ……

    三号拘押营。

    这是一座位于山脚下的保密局“监狱”。

    而在这里,拘押着超过四百名来自国军中的狙击手。

    “陈奋,男,生于民国3年,民国21年参军,一直在中央军中——民国26年底,进入移至重庆的狙击手集训大队,成为第三期受训学员。”

    特务在念着档案,坐在审讯椅上的国军上士,漠然的听着特务念着的内容,表情古井不波。

    “民国27年三月,结束集训,返回原部队服役,迄今为止,可查到的毙敌数是……28人!”

    特务念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停顿了一下。

    抗日战争残存的阴霾尽管正在消散,但作为亲历者,没有人会否认日寇的残暴和凶悍。

    几百万的国军军队中,能做到毙敌一人者寥寥无几,更遑论是“28”这个数字。

    “但根据军中士兵讲述,至少有七成的毙敌因无法找到尸体而被否认。”

    念着保密局调查档案的特务心惊,竟然是这么一个杀神啊!

    但他对面坐着的陈奋却依然没有反应,仿佛对方提及的功勋跟自己毫无关系似的。

    “参军14年,虽屡建战功,但各短期培训班名额却始终未曾落到身上,迄今仍旧为上士,因此心怀不满,暗中跟共党勾连,意欲投共。”

    特务在念到这里的时候,眉头不由微皱了一下,作为一个了解党国军制的特务,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份调查报告的“水份”。

    毙敌数被刻意削减否认的情况下,对方依然有从军十四年的资历傍身,还有多达28人的毙敌数——这种情况下还顶着一个上士的军衔,必然是被长官所不喜。

    况且身为一个士官,只要对方身处的部队不是共党泛滥,对方基本就没有跟共党接触的机会。

    所以,这份由对方原部队出具的报告结论,怕不过是借刀杀人的工具罢了。

    特务很不喜这种事,但奈何这是国军通病,他又能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