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

    李野明显有些失望,国家规定是千字3—10元,一个新人作者第一次写书能拿千字5元,好像是不低。

    但是像《潜伏》这样的书,才给千字5元,真不算高了。

    李野沉吟几秒,再次问道:“董编辑,那么版税是定的多少?百分之几?”

    “版税?”董跃进一愣,反问李野:“什么版税?”

    李野也被问了个愣怔,他想了想道:“就是印数稿酬,郭嘉不是在80年恢复了印数稿酬吗?”

    董跃进一脸的尴尬,道:“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李野皱起了眉头,他不知道董跃进到底是真不清楚,还是在跟自己装傻。

    因为他上辈子写网文的时候,因为羡慕那些大神的高额版税,曾经偶然间看过种花版税的内容。

    版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被引入这片土地了,胡适等人靠着版税在“京城居大不易”的帝都都过的非常滋润。

    而到了80年,郭嘉恢复了中断许久的版税,制定了“万册5%基础稿酬”的版税比例,后来还屡屡增长,甚至韩X都拿过20%的版税。

    但是李野不知道的是,郭嘉规定归规定,但真正落实这项有利于作者的政策,是在“朔爷”横空出世之后的事儿了。

    可现在的李野哪里知道这个,他还以为自己记错了。

    于是李野就试探着问道:“那么董编辑,80年规定的稿费标准,是原创作品每千字3—10块,翻译稿费每千字2——7块吗?”

    董跃进也尴尬了,点点头道:“是的,这个没错,但印数稿酬......我跟社里核实一下.......”

    那就是没记错了,一时之间,李野的心里有些不舒服,脸上的笑容也明显的冷淡了下来。

    其实董跃进也很为难,虽然《潜伏》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但在没有见到成绩之前,并不能拉平出版社跟作者之间的地位差距。

    对待像李野这样的新人作者,董跃进已经算是非常和气,非常包容的编辑了,

    就这个时代,像大河出版社冯波那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李忠发和李开建一听,心里也不舒服了,敢情最高10块,最低3块,你们才给了我孙子5块,而且还把后面的收益给砍了呀?

    李忠发当即哈哈一笑,举杯劝酒:“来来来,董编辑咱们喝一杯,小孩子喜欢较真儿,你别往心里去,咱们又不是贪恋那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