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对方诚挚的笑容,勃列日涅夫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克格勃关于李毅安的报告:

    “李毅安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在对待朋友上,他总是愿意给予自己的朋友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无论朋友的地位高低。

    也正因如此,在美国各界他都有着非常多的朋友,而且他的那些朋友都非常乐意为帮助他。

    虽然,虽然些朋友之中有很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好吧,这就是李毅安——一个单纯的人。

    “我会安排的。”

    接下来的几天之中,李毅安和所有访问苏联的人一样,在苏联各地参观着,参观的地方自然也有被称为苏联骄傲的拉达汽车生产工厂。

    在工厂里看着两年前,就已经被大众淘汰的车型,李毅安的心情可以说是五味杂陈的,这就是苏联,哪怕是他们进行了一些改进,但也仅仅只是局限于如此罢了,本质上,这款车已经落后了。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像另一个世界一样,修修补补的把这款汽车一直生产到90年,直到汽车被市场淘汰,然后制造厂破产,被西方企业收购,这就是它的未来。

    “……这座汽车制造厂不仅是苏联的骄傲,同样也是苏南双方友谊的象征……”

    这不是友谊的象征嘛。这座工厂从厂房到机器,都是从SEA引进的,苏联那是花了大价钱的。

    李毅安看着身旁的汽车工业部长塔拉索夫,问道:

    “部长先生,我听说你们还有意再建一座汽车制造厂是吗?”

    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苏联品尝到了汽车制造的好处——不仅可以挣很多钱,让民众的储蓄变成工业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的工业也得到了发展,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都得到了推进。

    再加上民众对汽车的需求,导致苏联迫切需要扩大汽车产能。于是也就是有了新建汽车制造厂的计划。

    “是的,我们目前正在进行这个规划。”

    作为汽车工业部长的塔拉索夫,说的倒也直接:

    “我们更倾向于从菲亚特引进他们的技术,你知道的,他们的出价更低。”

    这显然是为了谈判了,是为了增加他们的谈判筹码。

    甚至塔拉索夫还特意说道:

    “而且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他们更接近我们。”

    这倒是实话,意大利现在仍然是左翼当政,和苏联的关系是非常不错的。

    “意大利?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