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为期两周的专题报道,主编希望他能挖掘出什么新闻。

    “第一次去以色列?”

    邻座的中年男人问道,他浓重的西南口音让郭逸风想起大学时的室友。

    郭逸风点点头:

    “是的,我是到当地采访的。你呢?”

    “做生意,你知道的从20年前起,以色列就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所以我们每年都会到那里。”

    男人在说话的时候语气显得非常轻松:

    “我去过那里很多次,那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危险,说实话,没报纸上说的那么可怕。特拉维夫比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都安全的多。

    你知道的在大多数时候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媒体总是喜欢夸大其词的。”

    郭逸风点了点头,赞同道:

    “看起来不像随时要打仗的样子。”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打了二十五年了,”

    男人耸耸肩,说道:

    “但生活总得继续。市场照样开,孩子们照样上学,海滩上永远挤满了晒太阳的人。”

    他压低声音,说道:

    “告诉你个秘密——”

    “什么?”

    “想要知道,会不会爆发战争?只需要去看以色列引进的武器就可以了。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以色列采购的武器数量都是非常有限的。

    仅仅就是正常采购而已,这说明他们压根儿就没有进行任何战争准备。”

    男人的话让郭逸飞愣了一下,然后他说道:

    “但是好像在过去的几年之中,埃及从苏联获得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武器。

    他们会不会主动发动进攻呢?”

    “埃及?你是说阿拉伯人吗?”

    男人不由自主的咧嘴笑道。

    “他们啊早就被打破胆了,哪有什么胆量进攻啊?”

    男人的评价让郭逸风一愣,事实好像就是如此,自从几年前的“六日战争”结束之后,好像他们真的被打破胆了。

    他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翻滚的云海。如果真如这人所说,他这趟可能挖不到主编想要的“大新闻”了。但职业直觉告诉他,事情往往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飞机在海湾的穆桑达姆角转机,转机后,于次日黄昏降落在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

    走出舱门的瞬间,一股夹杂着海水咸味的暖风扑面而来,这种干燥的暖风和太平又潮湿的空气形成鲜明对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