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指挥官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

    六人在空间站进行短暂休整时,而他们乘坐的“方舟号”则在机械臂的帮助下,由舱外宇航员进行检修,下一月球任务时,他会从燃料补给区,由自动加注系统为其填充推进剂,从而执行月球任务。

    经过多年的建设,国际空间站已不仅仅是近地轨道的实验室,更是地月航线的枢纽——登月飞船在这里停靠、补给,再出发,而宇航员只需搭乘常规火箭抵达空间站,再换乘专门的登月飞船,大幅降低了任务成本。

    短暂的停留后,六人进入了“返回舱”——这种返回舱,是在早期太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只不过它的重量更轻,成本更低,是由货运飞船带上太空,其发射成本相对较低,在没有航天飞机的情况下,它就是宇航员们返回地球的快车。

    返回舱与国际空间站分离。舱体调整姿态,钟型飞船的钝头朝前,准备承受再入大气层时的剧烈摩擦。

    “进入黑障区。”刘子雅报告道。

    舱外温度急剧升高,等离子体包裹着返回舱,隔绝了一切通讯。几秒后,舱体冲破热障,降落伞顺利展开,返回舱以可控速度坠向太平洋预定溅落区。

    远处的军舰早已锁定目标,雷达持续跟踪着返回舱的轨迹。数架直升机在安全距离外盘旋,随时准备救援。

    “砰——!”

    返回舱重重砸入海面,激起巨大的浪花,随后在海浪中上下浮动。舱门很快被打开,六月名宇航员依次爬出,迎接他们的是直升机旋翼的轰鸣和救援人员的呼喊。

    几分钟后,他们被吊运至直升机上,舱门关闭,引擎轰鸣,直升机迅速爬升,朝着最近的陆地飞去。

    他们的身后,返回舱仍漂浮在海面上,等待回收船的拖曳。与此同时,电视新闻里也报道着月球十九任务小组顺利返航的新闻。

    而在这个新闻之中,一则关于外务部对埃塞俄比亚农业政策抨击的新闻,是毫不起眼的,事实上,也就只有情报人员才会注意到这样的新闻。

    但是他们能够从这篇新闻之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呢?这恐怕就只有老天才知道。

    对于他们会获得什么样的信息,李毅安一丁点儿都不关心。

    之所以不关心,是因为这本身就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就是——对莫斯科的不满。

    “先释放出一些信号,然后再实施行动。”

    将九头蛇那边送来的报告放到一旁,李毅安看着儿子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