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当王东来进入会议室的时候,发现其他人都已经坐好了,并且一个个看向自己的眼神显得格外复杂。

    一看到众人的神情,王东来就知道潘宏应该是透露了一点风声。

    不过,还没有王东来说话。

    陆洋就一脸复杂地说道:“王院士,你真的是给了我们好大一个惊喜啊!”

    庐州量子信心研究所,虽说潘宏是带头人,但实际上真正在实验室,主持常规工作的却是陆洋。

    之所以潘宏愿意放权出来,也是因为陆洋有这个能力。

    在量子计算机领域,陆洋也展现出了极为强大的学术天赋。

    他们完成的这款原型机,其实大部分的功劳都在陆洋的身上。

    如果一旦公布出去的话,陆洋也将会立马成为学术界的新星。

    对于自己的能力,陆洋心里也有数。

    虽然在平时里,表现的很是平易近人,但在他的心里,却是极为高傲。

    王东来提出一个月的时间,拿出一个设计方案出来,陆洋心里既是震惊,又觉得荒谬。

    可是,这个想法并没有持续多久。

    当从潘宏嘴里得知了那份设计方案的存在之后,陆洋一夜未睡。

    若是细看的话,完全能够从陆洋的脸上看出疲惫之色。

    想了一晚上,他都没有想明白王东来的设计思路。

    从系统算法,再到整体架构,都能感觉到这份设计方案的优秀之处。

    虽然没有完全看懂,但是在看完了这份设计方案之后,陆洋还是有所收获的。

    他有十足的把握,如果让我重新设计制造的话,绝对会拿出一个比之前更为优秀的产品出来。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比不过王东来的这份设计方案。

    单单就只是一个纠错问题,就能看到差距。

    他们之前设计的原型机,大概在千万次计算,才会错一次。

    但是,在王东来的设计方案里面,纠错能力就直接达到了亿次错一次的程度。

    看似是只有十倍的提升,但是在实际应用层面,已经是无比夸张的差距了。

    前者,还只能说是原型机,无法直接应用。

    但是后者的话,就已经初步具备应用能力了。

    陆洋虽然醉心学术研究,但也懂得一项技术,具备应用能力与否的差距有多大。

    具备应用价值的,哪怕是再难,也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