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东来坐镇这里的研发中心之后,立即就有了明显的变化。

    原本很多问题,都需要时间去解决。

    但是,从王东来坐镇了之后,头脑风暴大会和交流探讨大会时不时地就会展开。

    有时候是在食堂,有时候是在实验室里。

    就像是一个随时随地在教授课程的玩老师一样,带着自己的学生,在攻克学术难关。

    航天火箭,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都绝对称得上是一个高精尖科研领域。

    其中的技术含量极高。

    也就是咱们国家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已经打好了基础。

    还培养出了大量的专业人材。

    王东来再强大,系统再神奇,也要依赖物质基础。

    没有成熟的产业配套体系,以及合格的工程师和从业人员。

    想要研究火箭,难度可就大上天了。

    小到螺丝,大到发动机。

    每一个设备以及器材,都需要重重验证。

    可以说是,一款火箭的设计图纸,放满一整个大房间,绝不夸张。

    越是先进,资料就越多。

    而王东来的目标还是比目前官方的航天发展现状还要激进,这就要求了很多东西需要有更严格的标准。

    如此一来,工作强度自然就大了。

    刚开始的时候,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也很少拿那些小问题来询问王东来。

    但是,在和王东来的交流中,往往王东来的随口一句话,就能解决他们的疑问。

    这么一来,王东来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一个可以解答所有问题的全才。

    加上,王东来给出的答案,还都是无比优秀,贴切的。

    所以,跟在王东来身边学习的工程师越来越多。

    王东来对于这样的情况,并不反感。

    反而是很乐意看到这一幕。

    技术这个东西,传出去了,并不是坏事。

    要不是分身乏术,他都恨不得搞出来一个分身,专门去建一个学校,做培养人才的工作。

    只有拥有大量的合格人才充当宇宙星河计划的中坚,才能真正地把这个项目落地。

    在带领这些工程师一同攻克难关的时候,王东来也没有吝啬自己的能力。

    近乎是满负荷地开启【传道授业】,将学习效率直接拉满。

    短短的只是半个多的时间,在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看来,无比的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