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夫哥没有遮遮掩掩,直接开门见山地提起了此事。

    “确实,王总该不会是因为此事而赶来的吧?”王东来出声问道。

    “这自然不是,我这次过来是有一个好消息,关于搬迁BYD的总部,难度很大。”

    “BYD这么多年能发展起来,当地出了不少力,所以我们这个时候不好一下子搬迁走总部。”

    “不过为了支持玄武电池产业园的建设,我们准备在唐都市成立第二个总部,在这里兴建最大的工厂,预计投入超过一千五百亿,带来就业人数超过两万人。”

    通过和王东来这几年的接触,加上对王东来以往做法的分析,船夫哥自觉已经摸清楚了王东来。

    所以一开口,便是拿出了投资规模和就业人数。

    只是,船夫哥的小动作,王东来洞若观火。

    “王总,这其实是互利共赢的一件事。”

    “玄武电池的重要性,我想王总比我更清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影响,我想更是巨大的。”

    “依托玄武电池产业园,谁能在这里占据优势,就意味着谁将会在后续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占据领先位置。”

    “一千五百亿的投资规模,将会在后续为贵公司赚来更多的利润,至于说是带来的就业岗位,那也只是扩产带来的附带品。”

    “银河科技是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并不是不讲能力和范围的。”

    “我们只会在能力范围内推广我们的做法,奉行我们的理念。”

    船夫哥的神情有些僵硬,没想到会引来王东来如此回复。

    “王院士的理念和做法,确实是令人钦佩。”

    “为了表达对于王院士的支持,我们将会在兴建的工厂之中提高员工待遇,虽然说肯定是比不上你们的福利待遇,但是也是尽我们的最大能力。”

    船夫哥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语气之中隐藏着略微不舍。

    提高员工待遇,就代表着成本上升,利润减少。

    BYD这几年,虽然因为自研技术的发展,导致产品力不断上升,销量也在不断飙升。

    但是,在一开始,船夫哥就定下了走量,以资金流发展的模式。

    供应链金融模式应运而出。

    仗着这一套打法,BYD的发展极为迅速。

    结果,冒出来了银河科技,直接攻克了固态电池技术难关。

    这一下子,就让BYD陷入了决策困境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