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朝廷直接吃现成的,钱赚的简直不要太轻松。

    ~

    解决了藩王,朱瞻基瞬间硬气,直接召集六部,以及部分留在金陵的勋贵,来到皇宫开会。

    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朱瞻基直接传达圣意:

    一,做生意,罢官黜爵;

    二,保官保爵,不做生意。

    两条路,选一个。

    不选?那一条也走不成!

    最终,在朱瞻基的威势下,所有人都站了队,清一色地选了第二条路。

    他们都明白,权势在,没钱也好搞钱,权势没了,有钱也难守住。

    李青自然也明白,无法真正规避他们插手贸易,但不管怎么说,杜绝官员勋贵直接参与,总归是好的;

    至少可以限制他们,不至于明目张胆地巧取豪夺!

    ……

    解决完开海的大事,朱瞻基开始解决贪腐的事,进一步遏制他们不安分的心。

    这段时间,厂卫一直在暗中查探,也有了不小建树。

    五日后,苏.州知府被东厂番子带来,朱瞻基本想亲自断案,但考虑到自己的身份,便把这案子交给了李青。

    大明的官员几乎没有不贪的,只是这位知府贪的过分了,而朝廷又正好需要树立典型,只能‘委屈’他了。

    证据确凿,又有厂卫的酷刑,苏.州知府很快就供认不讳,承认收了富绅的钱,为富绅在海上贸易上大开方便之门,并恶意帮打压中小资产的商人。

    李青也不客气,直接判了斩刑。

    七日后,杭.州知府也被羁押而来,同样的流程走了一遍,而后人头落地。

    半个月后,海宁知县东窗事发,处以斩刑。

    ……

    每次开审问斩,朱瞻基都要求官员到场观看。

    虽然这样并非一定有用,但能在极大程度上,震慑他们。

    ~

    五月初。

    惩治贪腐告一段落,朱瞻基开始视察织造局、市舶司,各级官员如临大敌,小心应对。

    不过,让他们心安的是,这位手腕狠辣的太子,这次特别好说话,只是走个过场,并未较真儿。

    视察完后,便又回了皇宫。

    然后,白天游逛,晚上回宫里休息,特别规律。

    渐渐地,众人放了心。

    这天晚上,朱瞻基叫来李青。

    “青伯,明儿咱们去市舶司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