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吸引人投靠。

    结党是必然的,不结党根本混不下去,于谦不是不知变通之人,何况…他是奉旨结党!

    师生二人潇洒离去,一群来哭丧的人却是面色各异。

    开始衡量利弊。

    靠棵大树好乘凉,这是官场不成文捷径。

    谁不想做官轻松些,升官快一些?

    所谓节操……不过是用来包装自己手段罢了。

    甚至,他们投向任何一方,都一样能稳住自己的名声,保住节操。

    三杨对视一眼,皆眉头紧锁,于谦如此大的变化,让他们始料未及。

    在他们的印象里,于谦不过是个愣头青,身上更多的属性,是怼天怼地怼空气的言官。

    谁曾想,这厮竟比他们下手还快。

    这次可真是看走眼了!

    不过眼下,最重要是先哭丧,他们只好暂压下郁闷。

    ~

    ——

    小道观。

    李青煮着饭,手里拿着《春秋》一边添柴,一边研读。

    他读的是正经《春秋》。

    明朝的科举考题出自《四书》、《春秋》、《五经》等。

    李青这是做两手准备。

    紧急情况上大号,正常情况练新号。

    不是他作,放着大号不用非要练小号,而是他大号的号龄太大了。

    要是有突发状况,他可以开大直接莽,但大号终究不能持久,毕竟年纪在那儿摆着呢,除非他想天下人都知道他长生不死。

    当然,练小号也不会太慢,因为他有存档。

    实在不行,直接读档就是。

    再者,还有朱瞻基给他开的挂呢,虽然具体是什么挂不清楚,但,李青对他很有信心。

    在李青认识的这几任帝王中,没有比朱瞻基更聪明睿智的了。

    “科举啊!”李青抱怨道,“这可比我当初考大学还难,金陵户口太吃亏了,娘的,这就叫自作自受?”

    没办法,他只能用朱允炆的路子,以朱允炆表亲的身份入籍。

    昨日朱允炆是他表亲,明日他是朱允炆表亲,有问题吗?

    没有问题!

    这不是套娃,表亲相互是表亲,这很有逻辑。

    唯一不好的就是金陵是个超级富庶的地方,而富裕的地方最不缺读书人,因为家庭条件好的人太多。

    上来就是地狱难度啊……李青摇头叹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