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抱拳,恭敬异常。

    跟着这位督主,他们腰杆很硬,往外走时都横冲直撞。

    反观,被推搡的东厂番子,以及锦衣卫,却是不敢吱声,受了委屈也得忍着。

    谁让他们老大怂呢。

    …

    尽管汪直处理的足够完善,消息还是传到了京师。

    百官闻之无不大怒,纷纷促请朱见深严惩汪直,即刻派人将其押赴京师问罪。

    朱见深却以小道消息不足采信为由,给否了。

    只是这次牵动的利益群体太大了,不是他想拖就能拖过去的,文官、部分勋贵、部分武将都加入了战团,并统一战线。

    朱见深不由火大。

    他自问对武将、勋贵团体够容忍了,不料却换来这么个结果。

    但,这群人还真是‘大爷’。

    后续针对土司改土归流,少不得要打仗,且他还想效仿太祖、太宗、宣宗,对漠北草原重拳出击。

    这些都少不了武将出马!

    朱见深迫于无奈,只得再派人去查。

    不过,这次利益团体也学精了,要他下达明确旨意,不能再用口谕了,以防汪直继续耍流氓。

    朱见深忍了,下了圣旨。

    但,这次部分勋贵,以及部分武将,也着实伤了他的心。

    于是,他开始了针对于这类群体的谋划。

    无论是武将,还是勋贵,在大明如今的政治土壤下,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压制文官集团。

    若失去了这个价值,也就没有重用的必要了。

    更何况,这些人还跟文官集团沆瀣一气,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那就更不能留着了。

    不过军中不像官场,简单粗暴地换人不可取,要循序渐进着来。

    对军队,必须谨慎!

    …

    这来回耽误的功夫,汪直基本办的七七八八了,他也机灵,听闻钦差御史来了,当即率领十余心腹,带着证据抄小路先一步回京。

    日夜不辍地赶路,主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

    至于来拿办汪直的御史,压根儿就没见着他,反而接手了一个烂摊子。

    ~

    京城门前,汪直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眼下已是寒冬腊月,这朔风一刮,跟在杭..州时的气温差,不是一般的大。

    由于消息还未传回来,且守城将士不清楚庙堂争斗,也不认识他,汪直打着东厂的幌子,轻易进了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