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空有理论罢了,哪能跟你比?”

    “……你不用往我脸上贴金。”杨一清好笑摇头,沉吟了下,道:“国家需要,皇上有召,我虽不再年轻,却也不敢爱惜自己。”

    闻言,李青放松下来。

    小皇帝在往正道走,募兵制,京卫武学,京察……,制度上也没什么遗漏,又有杨一清,杨廷和,王华这些能做实事,想做实事,忠君爱国之人,他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先生还能待多久?”

    “大概两年左右。”

    “那下次来,可就见不到了。”杨一清黯然又可惜,道:“其实,功名亦可恩荫,皇上赐你个同进士出身也就一句话的事……”

    “我志不在此。”李青含笑打断,道,“不用再劝了。”

    杨一清无奈,起身道:“杨某告辞。”

    “慢走。”

    …

    次日,奉天殿。

    群臣早早来到朝堂,然后……等啊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从天微微亮到红日东升……直到辰时初,都快下朝的时候,朱厚照才姗姗迟来。

    (_ _)( - . - )(~O~)……( - . - )

    朱厚照一副没睡醒的模样,踩着玉阶走到龙椅前坐了,一脸惺忪的望着群臣。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

    “众卿平身。”朱厚照懒懒讲着套话。

    “谢皇上。”群臣起身,各自回班,意外的没有不快神色,就连礼部尚书王华,都没说“皇上要勤于朝政”之类的话。

    年轻小伙又逢新婚燕尔,少年哪能不风流,且早日诞下国本,有利于江山社稷。

    况且,这只是新婚第一天,又不是整日如此。

    群臣并非没有丁点雅量。

    朱厚照懒懒道:“诸卿有本奏没有啊?”

    “臣有本奏。”杨一清第一个站了出来。

    见状,本来还等着皇帝“无本退朝”的人,投向杨一清的眼神也不善起来,大佬们则是暗暗打起小心,谨慎地盯着杨一清。

    “准奏。”

    “请皇上开京察,清明吏治!”杨一清在边镇待久了,也没什么弯弯绕,上来就是重点。

    朱厚照一副意兴阑珊模样,好似都忘了啥是京察了,疑惑道:

    “什么京察?”

    杨一清拱手道:“回皇上,京察早在太祖时期,就推行过,其目的是为朝廷选拔优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