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直气壮的说:内帑的钱,就是皇帝的小金库,供皇帝本人,以及皇宫用度。

    这话要是说了,那就是政治灾难。

    哪怕这是不成文的事实!

    “皇上三思!”户部尚书也知自己过分,索性往地上一跪,掩饰心虚。

    这波,户部尚书跪了,可在群臣眼中,他却是站了起来,身姿伟岸。

    好样的,没给咱文官丢人!

    “请皇上三思……!”

    哎呀……!朱厚熜狂怒,木制纸镇拍得哐哐响“你”了半天,愣是没找到合适理由。

    廷杖的心都有了!

    奈何,他不能那样做,且不说户部尚书的咖位,单就是道德制高点被人牢牢占据,他就不能发难。

    真要是打了廷杖,人家就是为民请愿的忠臣、良臣、贤臣,自己则就成了残害忠良的昏君。

    朱厚熜这个气啊!

    “杨卿,此事你怎么看?”

    无奈何的朱厚熜瞧向杨廷和,眼神包含深意——想稳稳当当的退休,就想好了再说。

    杨廷和自是明白皇帝的意思,可他亦不敢冒大不韪,斟酌道:

    “诸位同僚言之有理,朝廷财富皆为民力,我大明列祖列宗无不爱惜民力,皇上亦是如此,承继大统以来,减轻赋税,节约用度……”

    见小皇帝的脸越来越黑,杨廷和话锋一转,道:“皇上如此,亦是为了孝道,永乐大典是太宗的丰功伟绩之一,供子孙万民瞻仰……太宗为了儿孙节约用度,儿孙却不能为了节约委屈了祖宗。”

    从孝道出发,可以说无往不利!

    朱厚熜听到这话,脸色迅速缓和,继而以此为突破口,大谈特谈孝道,谈太宗辉煌功绩……

    自登基之后,朱厚熜对太宗的提及频率不是一般的高,一向无往不利,这次以孝道出发,他更是理直气壮。

    群臣有些不满杨廷和的行为,却也没人敢冒着政治错误,以及得罪杨首辅的风险去反驳。

    只好缄口不言。

    见状,朱厚熜当即定下调子——嘉靖副本,不日展开!

    当然了,他还是照顾了文臣心理,由内阁大学士领衔,六部九卿为首,携翰林院为主力共同完成。

    并额外发放津贴!

    其实,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

    当初编撰永乐大典,需要收购天下之书,并加以整合、汇总、分门别类……眼下却不需要,只需照抄便可。

    无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