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上报的天灾虽有夸大成分,可事件本身基本属实。

    若非有永乐豆、宣德薯,这类极高产的农作物大规模种植,海上贸易根本发展不起来。

    更让他心惊的是,通过阅读列祖列宗的实录,他发现大明的天灾整体而言在缓步上涨,一朝比一朝严峻,幅度不算大,却持续走高……

    眼下,他倒不是很慌,粮食储备充足异常,可长此以往下去……百余年后又该如何?

    朱厚熜可不想过穷苦日子,更不想百姓造他的反。

    “还请先生解惑!”

    “这个……”李青整理了下思绪,道:“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这种现象发生过不止一次了,可称之为……小冰河时期,非大明独有……”

    李青将当初与姚广孝论大明国运时的内容拿出来,针对性的为朱厚熜解惑……

    ……

    “竟然还能这样……”朱厚熜喃喃自语,在此之前,他万没想到原因会是如此离奇。

    实在是……太刁钻了。

    可又太有说服力了,因为这些都是有迹可循,有史可查。

    朱厚熜严肃起来,问道:“先生,这种现象会持续多久?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这个我也说不好,但肯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李青吁了口气,道,“否极泰来这个成语,皇上当知道吧?”

    “朕自然知晓!”朱厚熜点头,“八八六十四卦中的否卦嘛。”

    说到这个,他一下来了精神,甚至都将国事抛之一边了,道:“先生对易经八卦,当也涉猎颇深吧?”

    李青:“……”

    我跟你说正事,你跟我聊卦象?

    我是真想捶你啊……

    若不是大事在即,李青非得让他过过堂兄过过的生活。

    随便应付了几句,李青将话题重引回来,道:“一条鞭法利国利民,必须推行,如你所言,刘谢二人的戏唱不了多久了,一旦舆..论倒向他们,推行的难度必然进一步增加,还请皇上早下决断!”

    朱厚熜缓缓点头:“若如此这般,还不可行呢?”

    “先试试吧,不可行再另想办法。”李青说。

    “这可不行!”朱厚熜断然道,“必须得确保朕让利之后,他们不得寸进尺,不然,朕不是白白让利了?”

    李青语气淡淡:“皇上让出的利,有一部分会惠及百姓!”

    “那也不行!”朱厚熜本能摇头,继而找补道,“朕是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