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事关乎独子……

    “夫君!你真不管世蕃了!!?”

    “管?拿什么管?”严嵩冷哼道,“真当一个侍郎就能只手遮天?就是再进一步,甚至入阁又如何?你知道具体详情吗?你又知道今日我除了拜访李国师之外,还去了哪儿吗?”

    欧阳氏惊愕,缓缓摇头。

    “那我就告诉你……”

    ……

    “这就是整个事件的全过程。”严嵩有些疲倦的说,“就事论事,严世蕃该当如此,从情势出发,更当如此。”

    顿了下,“李国师有句话说的很对,这个儿子,早晚会害了我。”

    欧阳氏凄凉道:“可咱就这么一个儿子啊!”

    “只是关三年而已,又不是要了他的命,真让他逃过一劫就是为他好?”严嵩冷笑道,“慈母向来多败儿,这个道理你当明白。”

    欧阳氏默然。

    良久,

    “夫君你今日在京师大街那般言语,终究是欠妥当,你丢了面子不要紧,朝廷体面何在?还有,你这么一搞,无形中剥夺了别人的隐形特权,若是别的大人家中子弟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有前车之鉴,皇上不想罚也得罚了啊。”

    欧阳氏苦叹道:“法理面前,那些人无法挑皇上的理儿,可对你……”

    严嵩忽的笑了。

    “妾说的不对?”

    “对,很对。”严嵩颔首道,“不过,你看得还是太浅了,可知‘民心可用’?”

    欧阳氏微微蹙眉,缓缓道:“妾虽是妇道人家,但夫君为官这么多年,耳濡目染之下,也对权力场有了一定认识,妾不觉得庙堂之上的大老爷,真的会在乎一些个小民的私下议论。”

    “谁说民意是指百姓了?”

    “那是……?”

    “翰林院、国子监、言官……这些个道德楷模,他们代表的才是‘民意’。”

    “啊?这……”欧阳氏喃喃道,“夫君你不是说,这类群体有相当一部分已然成了朝堂公卿的喉舌了?”

    严嵩不否认,笑笑道:“常言说,在其位,谋其政。这些个人必须牢牢占据道德高地,这他们‘生存’的根本,充当喉舌当然可以,却必须要建立在不失理法的前提下。”

    顿了下,“再者说了,我大明的官员,还没烂到丢掉牌坊做婊子的份儿上呢,官场黑暗浑浊不假,可官场到底是官场,不是土匪流氓。”

    说罢,严嵩又在心里补了句:不过个别时候,可能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