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何也?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消化吸收,因为根本就没有做到学以致用……如此,读书自然无用。”

    突然,他又不笑了。

    因为他儿子就是他说的这种人。

    黄锦察觉异常,忙憨笑着安慰:“奴婢就是您说的这种人,能做到皇上说的这般,可谓是凤毛麟角。能做到皇上您这般的,除了李青,怕是再无一人。”

    朱厚熜苦笑摇头:“有的人可以平庸,可有的人注定不能平庸。”

    黄锦挠挠头,悻悻无言。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可这马牛……朕是不得不做啊。”朱厚熜感伤的说。

    一时间,喜悦荡然无存,唯有无尽的苦闷,以及深深的疲倦。

    不得不说,天赋真的很重要。

    天赋比努力重要,重要很多很多……

    “皇上……”

    黄锦小声说道,“未来太子……未必就不能成为一代明君。”

    “未必……”

    朱厚熜仰脸叹道,“未必这个词,并不好,一点都不好。”

    ……

    ……

    时至六月,交趾愈发燥热。

    朱佑材的调理基本结束,其子朱厚炳也彻底相信了李青的仙人身份,整日上门与李青攀谈。

    李青也不吝啬,针对交趾的国情,为其开拓了许多治理的思路。

    对交趾,李青这个常客自然熟悉,也真心希望交趾好。

    不只是因为憨憨的缘故,还有交趾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海外‘大明粮仓’的身份,更重要的是,李青可以借交趾,来影响周边诸国。

    大明想做却不方便做的事,可以让交趾来做。

    交趾好了,对大明也是好处多多。

    十一朝的政治见闻,积累何其雄厚?李青从指甲缝里漏一点,就能让朱厚炳吃的五饱六饱。

    不过,李青也没教授许多。

    一是过犹不及,二是太争气了也不太好,交趾的国情也不允许,从憨憨,到朱祁锦,再到朱佑材,一直贯彻施呆政,效果极好。

    李青也是基于施呆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教导。

    大明地大物博,人口庞大,君王当由雄才大略,交趾才多大,即便不考虑大明,也不能雄才大略。

    守成才是正经!

    不过,这也让朱厚炳心满意足了,自觉收获颇丰,这才数月功夫,就赶得上跟父亲学数十载。

    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