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皇上圣明,纵观历代王朝兴衰,无不与财力挂钩,列祖列宗爱民如子,太上皇爱民如子,皇上爱民如子,百姓颂之……”

    一大段政治正确之后,张居正话锋一转,道:

    “今之大明富则富矣,然只民富,国却不然,故臣斗胆以为,兼顾富民的同时,亦要考虑富国,臣在户部任职,自当谋其政,臣食君之禄,更要为君分忧。”

    张居正深吸一口气,恭声道:“臣有真心之言上奏!”

    “准奏!”

    “臣以为清丈田亩,刻不容缓。”张居正说道,“臣以为,可先在江南数省试点推行,如: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待有了成果,再全面推广。”

    清丈田亩并不是多么高明的谏策,且大明诸多皇帝都推行过,宣宗之前效果不错,宣宗之后,效果也有,却也有限。

    可结合上下文,便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以清丈田亩的名义,攫取财富!

    不料,张居正接下来的话,却让朱载坖明白自己会错了意。

    “我大明伊始,江南就富过北方,也正因如此,造就了士绅盘根错节,乃至沆瀣一气,故臣斗胆以为,需借助外力。”

    朱载坖上身微微前倾,“怎么说?”

    “军队!”

    朱载坖沉吟了下,微微摇头:“卫所基层军官多是本地人,起不到多大效果。”

    “皇上英明,启用卫所却不可行,但……若是募兵制下的军队呢?”

    “戚继光?”

    朱载坖脱口而出。

    江南、军队、募兵制……朱载坖第一个念头就是戚继光。

    不是戚继光的官职太高,而是戚继光的战绩太耀眼了。

    近乎妖孽的战损比,朝廷起初一度质疑其真实性,朱载坖也不例外,可厂卫派了一波又一波,调查结果却只有一个——事实如此!

    戚继光的职责是剿倭,与当地士绅并没什么交集,若是由他协助,监督,乃至主导清丈田亩,效果自然大不一样。

    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的四海承平,以至于大明武德流失的厉害,文武已经失衡到武将几乎沦为了边角料。

    于皇帝来说,于国家来说,这都不是好事。

    武德缺失的大明,戚继光这样武将本就瞩目,甚至都不用怎么宣传,只需稍微推波助澜一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武德缺失的颓势。

    更重要的是,启用戚继光本身就是一个极强的政治信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