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新型农肥……

    哪个不是太姑奶奶搞出来的?

    当今的李家家主听永青侯的,永青侯听太姑奶奶的,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李家话事人,就是这个精致的小老太太。

    虽然太姑奶奶去了海外好些年,回来之后也不再管事,可自幼听着太姑奶奶的事迹,在太姑奶奶说一不二的威势中长大的他们,对其之敬畏,已然深入骨髓。

    明白今日之事,被太姑奶奶得悉,哪能不慌?

    如何不怕?

    “六哥……”

    “八弟……”

    六哥望向八弟,八弟看向六哥,兄弟俩腿肚子发软,跳河的心都有了。

    ~

    秦淮河上发生的事,很快就传扬开来,仅数日功夫,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最后,还刊登了金陵日报的头条。

    听说,永青侯都出了面,带着两个公子哥去了刑部大牢。

    最后更是公开表示:凡李家人嚣张跋扈, 仗势欺人,如若应天府姑息,必向朝廷参本。

    永青侯如此,其他涉事家族,不敢不如此,一群被下了两次饺子的公子哥,一股脑全进了刑部大牢。

    最终,连苏州那边的日报,也都给刊登了。

    事情发展到此处,百姓反而同情起这些贵公子了,甚至觉得处理太严厉了。

    说到底就只是挡了路,连着两次被丢下寒凉的河水不说,还给关了大牢,怎么也罪不至此……

    而那位神秘的青年人,口碑也是急转直下,成了为了出风头而出风头,还敢做不敢认……

    李青没有愤怒,虽然有些无奈,却也能理解。

    工商业的发达,驱使百姓趋利,自然而然便会造成百姓喜欢共情资本的现象。

    不过,李青相信这只是一时的,随着资本的持续做大,百姓终会明白双方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

    百姓早晚会对资本祛魅。

    ……

    这一日,赵贞吉在李信的引见下,来到了小院儿。

    见到如此小的宅院,赵贞吉不免惊诧,虽然非常精致,可也太小了,根本不符合永青侯的身份地位……

    赵贞吉忍着唏嘘,躬身一揖:“下官冒昧来访,还请侯爷恕罪。”

    李青笑着说:“你可是大功臣,谁敢治你的罪啊?”

    “呃呵呵……侯爷过誉了。”赵贞吉自谦的笑笑,道,“下官今日不请自来,正是为向侯爷请教讲学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