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随即,刘进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雨果的创作习惯。

    他很喜欢在正文之中,插入长篇历史背景分析,以及一些哲学论述。

    比如在《悲惨世界》里,他用近乎于全书百分之十的篇幅,来描写滑铁卢战役。

    这在原时空雨果创作这部作品的时代,是可行的。

    毕竟当时的信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人们受教育的水平,也没有现在这么高……

    他需要进行这种描写,或者类似的分析或者论述,来让人们明白来龙去脉。

    可在如今……

    这叫做水文。

    刘进一度为是否依照原文那样写出来。

    但纠结了很久,他决定做出精简。

    这个时代的人们,不喜欢那样滔滔不绝的论述或者分析。

    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最讨厌的就是那种‘爹味’十足的内容。

    所以,必须要压缩精简。

    而且压缩精简之后,也能让作品阅读起来,更连贯,更流畅一些。

    不过,只是压缩精简还不行。

    刘进还要给予一些注释。

    为什么后来法文版的《悲惨世界》最好的版本是Gallimard出版社的版本呢?

    他提供了大量的注释,以辅助作品的阅读。

    但这样一来,刘进又要查证许多资料,使得写作的速度放缓。

    ……

    按照刘进最初的计划,三月底、四月初,他就能把这本书‘写’出来。

    可是一直到三月底,他才完成了一半的内容。

    不过,米歇尔·冉刻教授却对他完成的一半内容赞不绝口。

    他甚至提议刘进,可以再慢一点,再慢一点。

    “任何一部震撼人心的名著,都不是一蹴而就。

    阿摩司,你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比之《巴黎圣母院》时,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

    慢慢来,不用着急。

    我可以向你保证,你这部作品问世之后,会让全世界为之轰动!”

    确实,《悲惨世界》的确如此。

    这本书也是雨果所有作品中,最为震撼人心,最为巅峰的一部作品。

    米歇尔教授非常期待这本书的完成。

    为此,他甚至提前给予了刘进博士生第一年学业的优秀评价。

    并且把夏尔赶了过来,让他协助刘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