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落于晨边高地的哥伦比亚学院,就是以文学艺术历史等专业为主。

    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也可以称之为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

    院长尼古拉斯·B·迪尔克斯,从04年9月开始,就担任这个职务,同时还兼任执行副总裁。

    在文学院里,可说是权势熏天。

    刘进报到后正准备挑选导师,却被迪尔克斯院长的秘书喊了过去。

    他见到了迪尔克斯。

    事实上,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03年刘进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大厅领取普利策奖的时候,就和迪尔克斯见过。

    不过当时迪尔克斯还不是文学院的院长。

    他是一位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

    2013年,他会跳槽到加州大学担任伯克利分院的院长,并一举推动加大多校区发展的进程。

    嗯,一个很牛逼的教育学者。

    同时也是驴党非常重要的人物……

    刘进没想到迪尔克斯会专门见他,所以也有些惊讶。

    两人在校长室进行了一番讨论,刘进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他在试探自己的政治倾向。

    好在,刘进一直隐藏的很好。

    他极力推崇驴党的多民族融合政策,认为这将是推动阿美莉卡进一步成为世界霸主的重要过程。而迪尔克斯则赞誉刘进在文学上锁取得的成就,并用一种极为隐晦的方式,告诉刘进,希望他可以在未来,把更多的重心放在阿美莉卡上。

    哥大会努力推动,他在获得一些荣誉。

    反正,就是巴拉巴拉的一场交谈,大家谁都没有把话说的很清楚。

    但又透露出了那么一点点的意思。

    刘进心里清楚,他这次被哥大点名邀请交换留学生,只怕是背后有人在暗中推动。

    两人交谈的很愉快,临分别的时候,迪尔克斯突然问道:“阿摩司,有没有想好找哪位教授做导师呢?”

    刘进其实在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

    他打算找芭芭拉·迪芬多夫(Barbara·Diefendorf)做导师。

    那是一位历史教授,研究领域是16世纪法国社会、文化和政治。

    她的著作《16世纪的巴黎市议员:世袭政治》,曾获得J·罗素·梅杰法国历史最佳著作奖。

    这是一个美国历史协会颁发的奖项,也是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