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罢工,今天迟到,现在人还在路上。

    “不等。”郑思源表示蜂蜜都到了,亲爹来不来已经不重要了,“我爸好多年不做点心,做一段时间就烦,今天肯定要磨蹭到下午过来直接做槐花馒头,不用等他。”

    既然如此,秦淮和郑思源就开工了。

    和之前一模一样的流程,两人连做了两个星期,已经非常熟练。

    和面。

    揉面。

    发酵。

    动作行云流水,近乎一气呵成。

    两人都在观察自己和对方的面团。

    “你的面团发酵是不是有点慢?”秦淮很快就看出了两个面团的不同,肉眼可见的,郑思源那个面团比自己的面团发酵速度慢很多。

    槐花馒头的发酵速度本就比正常用酵母发酵的馒头要慢,郑思源的面团更是慢得离谱。

    “是不是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蜂蜜里的杂菌太多,影响了发酵?”郑思源猜测。

    秦淮点头:“有可能。”

    “那我们…多做几组?”

    “行。”

    两人又忙了起来。

    等郑达姗姗来迟到达食堂的时候,秦淮和郑思源揉好的面团已经在案板上排成了一排,主打一个以量取胜。

    有在发酵的,有在二次发酵的,还有已经进锅里蒸的。

    两人手上还各自有一团还未成型的。

    郑达都惊呆了,心想难道今天食堂是来了个大单,有个豪客订了上千个馒头。

    这俩孩子真是死心眼,这种大单你用搅面机呀,靠自己手工揉面得揉到什么时候去,面团还揉这么小一团,你当是做槐花馒头怕浪费啊。

    郑达换衣服进厨房,还没等他问现在是什么情况,郑思源就开口了。

    “爸,你看看这些面团的发酵。”

    郑达心想发酵有什么可看的,低头看了一眼。

    诶。

    “这什么情况?”郑达问,这些面团怎么发酵情况还各不相同啊。

    “我和秦淮发现,做槐花馒头可能得看运气。”郑思源说,“纯天然的蜂蜜含有大量杂菌,发酵的时候的不确定性太多了。”

    “不过效果确实比加工过的蜂蜜要好很多。”秦淮补充,“就是过程有点像开盲盒,做起来还挺刺激的。”

    郑达的觉得他有点听不懂,现在年轻人说的话。

    “锅里蒸的是第1批的?”郑达问。

    “同时蒸了6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