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下意识的看了眼施耐庵。

    自己的这位同年,怎么一把年纪了却是感觉不靠谱啊。

    这口气可真大!

    这杭州城内,府衙与钱塘县三班衙役捕快牢子,巡检司兵马,汉军戍卫军,探马赤军等等。

    加起来足有数千之众。

    就你一个人带着个老头~哦,还有个半大小子,就敢大言不惭。

    想到这里,本就不愿意投身红巾军的刘伯温,心中愈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注定成不了大事。’

    ‘为了妻儿,我也不可牵连其中。’

    刘伯温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人,非常懂得审时度势。

    此时虽然天下间冒出来了许多的起义军,可在他看来依旧还不够火候。

    大元朝廷,依旧是拥有着广袤的疆土,无数的军队。

    趁着内部空虚,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的起义军,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朝廷的百万大军一一扑灭。

    这个时候加入其中,那就是在找死。

    再说了,按照以往的朝代更替规律。

    扛过了二世而亡的大元,怎么也能有一百多年的国运。

    想清楚了这些,刘伯温的神色也是愈发冷淡。

    所以说,他是个懂得权衡利弊的聪明人。

    历史上也是红巾军三路北伐震动天下,脱脱丞相百万大军围攻张士诚,却以失败告终。

    这两件大事,才是真正的撼动了元朝的统治根基,让众多聪明人察觉到,大元是真的不行了。

    哪怕如此,刘伯温也是等到了十年之后,天下大势已经明朗了,方才投效了朱元璋。

    现在?

    怎么可能!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真正确定了有好处才会投效分享。

    也难怪,他被吹上了天,可最终在老朱那儿,只是一个伯。

    林道察言观色,已然是明白了他的心思。

    为此淡然一笑“你的心思,我已经明白了。”

    “你要记住自己的选择,以后可千万别后悔。”

    刘伯温还想说几句场面话,却是为林道打断“我再问你一事。”

    “你们这些民。”

    “我说的是,士绅地主读书人,豪商巨富关系户。”

    “你们这些自称为民的,有没有想过,在新朝之中站在什么位置上?”

    这话说的,刘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