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桑海鼎心 >
    
绸管理机构。负责统筹丝绸产业的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协调各方利益。加强对丝绸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丝绸产品,维护大唐丝绸的声誉。该机构还应负责收集国内外市场信息,为丝绸商人和生产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动态,引导他们合理安排生产和贸易。” 李柷详细地阐述着自己的设想,希望通过设立机构,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丝绸产业的发展。

    “陛下圣明!” 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称赞。他们被李柷的改革决心和全面的政策规划所打动,对未来丝绸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身着紫色官袍的老臣从队列中走出,此人乃是吏部尚书李邦彦。他微微皱眉,神色忧虑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改革丝绸政策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可能带来的影响。如降低税收,可能会导致国库收入减少;鼓励民间发展丝绸产业,若监管不力,可能会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影响大唐丝绸的声誉。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李邦彦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忧,他担心改革会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给国家带来不利影响。

    李柷听后,微微一笑,说道:“李爱卿所言不无道理。但朕认为,改革虽有风险,但不改革,丝绸产业将难以振兴,大唐的经济和外交也将受到更大的影响。至于爱卿所担忧的问题,朕已有考虑。降低税收虽会在短期内使国库收入减少,但从长远来看,丝绸产业的繁荣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整体增长,最终会为国库带来更多的收入。而对于民间丝绸产业的监管,朕会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对违规者予以严惩,确保大唐丝绸的品质。” 李柷的回答坚定而自信,他对改革的利弊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且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问题的准备。

    李邦彦听后,微微点头,说道:“陛下深谋远虑,臣等不及。臣愿全力支持陛下的改革举措。”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表示支持,愿意为丝绸产业的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朝会结束后,李柷的丝绸改革政策迅速在长安城内传开,百姓们和丝绸商人们听闻后,无不欢欣鼓舞。长安郊外的一位蚕农王老汉,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拉着孙子的手,说道:“孙儿啊,这下好了!新帝的政策真是为我们这些蚕农着想。以后我们养蚕,不仅有补贴,还能学到更好的技术。咱家的日子,可有盼头了!” 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而在长安城内的丝绸店铺里,老板赵福贵也一扫往日的愁容。他兴奋地对伙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