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沁,俺种了半辈子地了,咱家菜园子里的黄瓜和西红柿都挨着种,也没听说不能一起种的。”

    “爹,我这封闭大棚,跟你那露天种植两码事,再说咱家那两分菜地自家吃,哪在乎收多收少?”

    老李一琢磨,也有些道理,“嘿,要真是这样,这种植蔬菜大棚的门道还挺多。”

    “咕噜……”不知谁的肚子响了一声。

    干了一下午的农活,大家都饿了。

    老李站起身,拍了拍裤腿,“歇够了,咱回家吃饭。”

    ……

    天蒙蒙亮,李哲扒开浸种的粗布包,西蓝花和黄瓜种子都冒了白尖儿。

    西蓝花种子只培育了一部分,它的采收期短,适合分批下种。

    有大棚,育苗的方式简单了很多,大棚就是一个巨型育苗器,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光照,为蔬菜提供稳定生长环境。

    李哲圈了一块地,把土壤整平、浇透水,将露白的西蓝花种子均匀撒开,一平米撒个十来克,再拿细土撒上薄薄一层。

    三到四天西蓝花就能出苗,这种方式育苗的苗株间距较密,可以节省空间。

    二十天左右,西蓝花长到四五片叶子,10到15公分高,这时候需要更大的生长空间,要将西蓝花移栽。

    “李老弟在吗?”大棚外站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麻杆一样的身材顶着个大脑袋。

    李哲刚干完活,手上还沾着泥土,在盆子里洗了洗手,走出大棚,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朱哥咋有空过来?”

    “听说你建了个蔬菜大棚,俺就想过来开开眼。”朱益民踮脚往棚里张望,“能进去瞅瞅吗?”

    “那有啥不行的,进来吧。”大棚不是小物件,李哲没办法藏着掖着,倒不如大大方方亮给人看。

    说起朱益民,也算是大营村的‘能人’,上辈子,他是村里头一个种植蔬菜大棚的,后来,村支书王铁头就是见他挣了钱,才带着全村搞大棚。

    李哲和他来往不多,朱益民性格有些孤僻,不好打交道,喜欢看人下菜碟。

    他这个看人下菜碟和别人还不同,别人是捧高踩低。他不一样,别管你有钱没钱,对脾气就行;要是不对路,别说县里,市里的领导来了,他都不会多瞅一眼。

    朱益民摸着东墙夯土,“垒的真厚实,是为了保温才这么建的?”

    “墙体越厚,保温越好。”

    朱益民往里走了一段距离,明显感觉大棚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