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梅说道:“是这么回事,我们餐厅夏天的生意还行,一到了冬天蔬菜就那老三样,顾客也不爱来我们这儿吃饭了,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您这不是有新鲜菜嘛,就想跟您谈个合作。”

    “贵餐厅是想从我们这儿进菜?”李哲去过那家小餐厅,味道做的还行,但环境一般,服务一般。

    李哲实话实说:“大棚的蔬菜产量少,基本上都已经定出去了,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短时间内没办法再给你们餐厅供菜。”

    林巧梅露出一抹苦笑:“李老弟,您家的菜金贵,就算真卖给我们,我们也买不起。”

    “那您是什么意思?”李哲有些看不懂了,做了个请的手势,让林巧梅坐在茶几对面。

    林巧梅坐下来,接过王建军递来的热水:“我想要您家的剩菜,就是那些品相不好、磕磕碰碰的,大餐厅不要我们小餐厅不嫌弃。”

    李哲摸摸下巴,林巧梅的这个想法有点意思:蔬菜生长和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伤,有些损伤导致蔬菜无法使用,直接丢弃;但有些是不影响使用的,例如因病害导致品相不佳或运输过程中被挤压、磕碰的,甚至有时候采摘不当都会造成破损。

    一开始大棚蔬菜产量少,这些卖不上价的蔬菜都被李家自己吃了。但随着蔬菜产量增加,就有些吃不过来了,甚至很多人见了黄瓜就反胃——别人稀罕,他们真不稀罕。

    低价卖给小餐馆是一个办法,但定价是个问题。他问道:“贵餐厅打算多少钱购买?”

    “您觉得多少钱合适?”

    李哲现在卖给其他餐厅的黄瓜是8块一斤:“5块一斤吧,现金现结不赊账。”

    林巧梅放下水缸:“如果我们接受价格,能不能换一种付款方式?”

    “什么付款方式?”

    “您看我们餐厅就在您家对过,您可以把我们店当成食堂,吃完饭直接在卖菜的钱里面扣,然后月底结算——我们把多余的菜钱给您。这样您的剩菜有了销路,我们也能赚点辛苦钱,你们工作这么忙,也能吃个省心饭。”

    这办法乍一听还不错:剩菜的问题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也解决了,他们餐馆也能获得盈利,看着像是合作双赢。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对方会不会宰熟客?

    上辈子,他很喜欢去镇上的一家餐厅吃饭,去的次数多了,跟餐厅老板也熟悉了。但李哲发现这种熟悉并没有带来好处,在餐厅的待遇甚至不如一些陌生的客人。

    假如自己答应了林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