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会外语的。”

    “李老板,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之前也有考虑,在您说的这两个地方租一个店铺,那费用可能会高很多……”韩主任毕竟不是一把手,涉及到了费用支出,她要跟管理处的其他负责人沟通:

    “另外,如果涉外蔬菜店开起来,我们也会组织培训菜市场的员工学习外语,保证他们能和客人正常交流。”

    “韩主任,这种合作方式我肯定是不同意的。”李哲甚至连分成比例都没有兴趣知道,一旦以这种方式合作,两家肯定要在利益和管理权上扯皮,最后也是闹个不欢而散。

    见李哲语气坚定,韩主任换了一个提议:“还有一种合作方式,您以固定的价格将蔬菜卖给我们,我们再自行定价销售给外国人。这种方式您不用承担风险,也比较简单,您觉得怎么样?”

    李哲靠在沙发上,微微摇头:“不行,因为这种涉外蔬菜店根本就不赚钱。我要是答应了,等于是害您。”

    韩主任也笑了:“李老板,如果涉外蔬菜店不赚钱,那你为什么要开涉外蔬菜店?”

    周青禾小声提醒:“妈,李老板是种菜的,只要蔬菜卖出去,他就赚钱。蔬菜店赚不赚钱跟他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有些矛盾——不赚钱你开什么蔬菜店?

    但仔细琢磨,这正是李哲之前说的蔬菜产业生态链。现在市场规模还小,李哲既是卖菜的,也是种菜的。蔬菜卖给外国人肯定是赚钱的,至于哪个环节赚钱,对于李哲来说都无所谓,反正钱最后都会落到他的口袋里。

    就这么说吧,不管是以哪种方式合作,为了避免日后麻烦,李哲都不会让这家蔬菜店盈利。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反季节蔬菜的进货价和损耗,卡车和司机的费用他也会挂在蔬菜店的名下。日后蔬菜店最赚钱的很可能是土豆,因为白菜、萝卜、土豆的价格由物价局统一规定,进货价也不能太离谱。而卖给老外的土豆也肯定比普通人的价格高。

    韩主任皱着眉:“李老板,我想听听你的合作计划?”

    “韩主任,我的想法很简单。我每个月固定向管理处缴纳一定的费用,获得涉外特殊经营许可。蔬菜店我会自主经营,自己选址,自主招聘人员,自负盈亏。”

    韩主任也听明白了,李哲就是想开一家蔬菜店,挂靠在崇文门菜市场下面,从而获得涉外经营许可:“如果按照您的方案,这家蔬菜店对我们崇文门菜市场的意义不大。”

    李哲说道,“韩主任,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