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年代不一样,信息相对落后,有些人对于“贵”的理解也是不同的。60外汇券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确实已经不少了。

    365蔬菜店。

    刚刚过了吃午饭的点儿,出去吃饭的店员陆续返回,李哲才带着王婷出门儿。

    这个点,很少有客人买菜。

    三个大妈坐在马扎上聊天说话。

    林知夏坐在柜台旁翻看书本,陈菊趴在旁边午休。

    孙涛拿着一本英语书,在那小声念叨着。

    “咯吱……”一声门开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进了店里。男子长着一张华人面孔,穿着黑色呢子大衣,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

    孙涛收了英语书,起身问:“同志,您要点什么?”

    男子进门后,一眼就盯上了靠近门口位置的蔬菜区,“这些菜冬天可不常见,你们店从哪进的?”

    “暖棚里种的。”孙涛随口应了一声,类似的问题他已经回答过很多次了。

    戴眼镜的男子走到蔬菜区,仔细看了一会,随后又在店里转了一圈,见到水果区放着几个盘子,里面装着切好的水果,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孙涛解释道:“先生,这是让您试吃的,吃好了您再买。这边有牙签,都是一次性的。而且,每个牙签只能用一次。”

    “这倒是挺有意思。”戴眼镜的男子拿了一根牙签,插了一块西瓜放进嘴里,“嗯,不错,跟夏天的西瓜一个味。”他又拿起新牙签插了块草莓,放进嘴里,“酸甜口,味道不错。”

    他又走到了蔬菜区,指着西红柿和黄瓜问:“这个能试吃吗?”

    孙涛:“……”

    “呵呵,我开个玩笑。”戴眼镜的男子干笑了一声,指着蔬菜区域,“每样给我来两斤吧,胡萝卜、土豆不要。”

    孙涛指着蔬菜区的牌子,提醒:“同志,因为这个时节的蔬菜种植难度很高,产量有限,我们店里每人每天限购四斤反季节蔬菜。”

    戴眼镜的男子摸了摸下巴:“那就西红柿、青椒、黄瓜、生菜各来一斤,尝尝鲜。”

    “可以。”孙涛将几样菜都给他取了一些,分开称重后,说道:“一共是24外汇券。”

    戴眼镜的男子结了账,接过了蔬菜,但也不急着走。拿出手绢擦了擦黄瓜,掰下来一块,‘咯吱’‘咯吱’地啃了起来,边吃还边说:“不错,又脆又甜,比特供的好吃多了。”

    随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