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来问的不少,我都记着名字呢,已经超一百人了。”李哲答道。

    刘建华却皱了皱眉:“一百人撑死了百十来亩地,这点菜哪够咱京城冬天吃?”

    “您别急。”李哲赶紧解释,“现在还没正式宣传,我准备了两招:一是让镇政府牵头,召集村支书开动员会,把我种大棚赚钱的报纸新闻,让村里大喇叭天天吆喝;

    二是跟京城电视台的白导演合计着拍部大棚题材的电影,到时候在农村露天放映,让大伙亲眼瞧瞧种大棚的好处。”

    刘建华听完“啪”地拍了下桌子:“好!你这心思用到实处了!”

    他眼里闪着光,“就该这么干,让更多人动起来。政策和福利的事你放心,我给你往上争取,种大棚过程中遇到啥困难,尽管找我。我解决不了的,咱们找组织。

    别管是谁,也不能影响咱菜篮子工程,更不能让京城老百姓吃不上菜。”

    “您说的是。”李哲心里踏实了,搓了搓手,“刘总,还有个小事想麻烦您。能不能找些腌渍小黄瓜和青刀豆的种子?”

    刘建华愣了愣:“这俩菜国内吃得少啊,都是外国人爱吃的。你要这种子干啥?”

    “我有个朋友接了出口苏联罐头的订单,急着要这两种菜做罐头。”李哲解释道。

    刘建华眼里闪过惊讶,随即笑了:“你这门路还挺广!巧了,我们库里正好有这两种进口种子。”他没犹豫,拿起笔在便签纸上写了个条子,“拿着这个去后勤科领,就说是我批的。”

    “太谢谢您了。”这些种子别处别说有,好多人都没听过,难得这位刘总不光痛快,还真办实事。

    两人又聊了会儿大棚扩建的事,李哲才告辞离开。

    不管刘总是出于啥目的帮忙,事儿办得敞亮,李哲愿意承这份情——今年秋天确实要大干一场,不能辜负亲人朋友的期望。

    ……

    京城电视机厂家属楼。

    二楼王家的侧卧里,王婷伸了个懒腰从床上坐起来,睡衣领口松垮地滑到肩头,窗外的槐树枝桠在风里轻轻晃,楼下传来自行车铃铛的叮当声,一阵接一阵。

    她揉着眼睛下床,脚刚踩进拖鞋,就听见厨房传来母亲陈淑芳的动静。

    打开房门,正撞见陈淑芳端着豆浆从厨房出来,母女俩都吓了一跳。

    陈淑芳上下打量着女儿:“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往常周末不到晌午不起床,今天这是咋了?”

    王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