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家有解放卡车,他们哪有这本事?

    一个高个种植户往前站了站,他叫孙强,因为小时候摔断过腿,走路有点跛,但人很精神,嗓门也大:“李老弟,你一开始不也是用拖拉机运菜吗?俺们冬天能不能用拖拉机往BJ运?”

    李哲沉吟道:“去年是因为BJ闹菜荒,拖拉机凭菜能进京。今年政策咋样不好说,按规定拖拉机是不让进京城的。”

    赵兵在一旁点头:“没错,上次俺们开拖拉机去京城就被交警拦了,好说歹说才放我们走,吓出一身汗。”

    众人又是一阵议论,脸上都添了几分愁色。李哲等大家安静下来,继续说道:“最后说说技术问题,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

    他拿出个笔记本翻开,“这里记着五六百人的名字地址,都想来学技术,我实在没精力个个都教。”

    众人的脸色顿时变了,是啊,这么多人想学,凭啥教他们?

    李哲看着大家的神色,话锋一转:“所以我想选一批信得过的乡亲合作。我教技术,帮着买农资,菜长出来后我负责收购,运输问题也由我来解决。”

    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惊喜的议论声此起彼伏。赵兵挤到前面:“李老弟,学技术要交钱不?”

    “不用交钱,但要签蔬菜的种植与收购合作协议。”李哲解释道,

    “协议里会写清楚技术怎么教、蔬菜怎么收。我会定期培训,平时也会去地里指导,但大家得按技术要求来种,别到时候菜出了问题说不清楚。收购的品种、质量、价格都会写明白,让大家心里有数。”

    赵兵询问:“李老弟,一个大棚能产多少斤黄瓜?”

    李哲答道:“大棚蔬菜的产量跟天气、种植技术、施肥多少、种子品种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能产多少不好说,但我种的黄瓜大棚亩产都在六千斤以上。”

    王二麻子最关心价格:“李老弟,你会按啥价收我们的菜?”

    这个问题李哲早就和金百万商量过了:“反季节蔬菜十一月左右上市,品种不同价格也会不同;咱们拿黄瓜举例,十一月份大概三块钱一斤,天气越冷价格越高些。”

    “三块钱!”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呼,有人掰着手指头算起来:“一个大棚产六七千斤,那就是两万多块!”这可是笔巨款,不少人眼睛都亮了。

    王二麻子若有所思,“李老弟,如果你收了俺们的菜,把菜拉走了,什么时候给钱?”

    李哲想了想:“回款周期不会超过半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