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

    王世襄先生闻言,连忙凑过去,将放大镜稳稳架在画纸上方,眯着眼睛端详片刻,随后直起身点头附和:“元白先生说得对,你看这印章的色泽,少了点年代沉淀的温润感,边缘还有些模糊,确实是清代中晚期的风格,而且装裱的绫子也是那个时期常见的暗纹样式。”

    郑彦博站在最边上,眼神紧紧盯着画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偶尔还会点点头,像是在认真消化两位先生的点评。

    李哲和洪三就站在不远处,虽然不是很懂,但也听得津津有味。

    启功先生和王世襄先生又接连看了几幅书画,有明代的小品,也有清代的书法,每一幅启功先生都先逐字逐笔分析,王世襄先生再用放大镜核查细节,从纸张老化程度到印泥成分,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期间,郑彦博适时递上茶杯,请两位先生喝茶休息。

    茶是上好的龙井,茶汤清澈,香气四溢。

    启功先生喝了口茶,放下茶杯,笑着说:“今天这些作品虽算不上稀世珍宝,但也各有特色,能和世襄兄一起品鉴,也是一桩乐事。”

    王世襄先生也笑着回应:“能跟着元白先生交流,我也学到不少,刚才那幅清代书法的笔法,我之前还没注意到其中的细微变化。”

    休息片刻后,郑彦博走到李哲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然后领着他走到启功先生面前,恭敬地说:“启功先生,这位是李哲先生,他想收藏咱们荣宝斋新收的两幅画作,一幅是齐白石先生的《墨虾图》,另一幅是张大千先生的《青城山水图》,想请您帮忙鉴定一下,出个鉴定书。”

    启功先生一听有齐白石先生的作品,眼神瞬间柔和了几分,笑着说:“哦?是白石先生的《墨虾图》?我得好好看看,世襄兄也来一起掌掌眼。”

    郑彦博连忙转身,从里屋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小心翼翼地打开,先取出了齐白石的《墨虾图》。

    画作展开,只见纸上几只墨虾栩栩如生,虾身通透如凝脂,虾须纤细灵动,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纸上跃入水中,正是齐白石晚年典型的灵动风格。

    启功先生凑上前,指尖轻轻悬在画纸上方,仔细观察虾身的墨色层次,又翻到画作背面查看落款与印章,脸上渐渐露出认可的神情。

    他缓缓说道:“这《墨虾图》的笔法,是白石先生晚年炉火纯青的路数。

    你看这虾身的淡墨与浓墨衔接自然,虾眼用焦墨点染,透着股鲜活劲儿;还有这落款‘齐大’二字,笔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