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们都有的震惊了,而后他们吃的更快了,甚至有人吃完之后,还想要继续插队,但被张大,赵叔打出去了。很快又有流民想到新的办法了,喝完粥之后,去无定河打一碗水,这又是一碗粥,四桶粥虽然多,但对近千流民来说也就是每人半斤米粥。

    粥散光了,徐晨甚至松口气。

    “施粥了!”这个时候东城门打开,几辆独轮车出来,还有一队兵丁护卫,比起徐晨他们,一看就很正规,这些兵丁也是惊讶的看着徐晨他们,而流民们则往东门的棚子赶过去。

    徐晨也来到外围,看到米汤一般的粥,他面无表情的离开,虽然失望,但却不意外,虽然经常有人说什么道德倒退了几十年,但封建时代的道德怎么可能比的过现代人。

    下午,在所有流民惊讶的目光当中,徐晨带着三辆独轮车,再次来到这里施粥,这次他带着人手更多了,雇佣了三个伙计来推车,徐晨他们四人负责维持秩序。

    这次每个流民都喝了三碗,让他们几个月来第一次有了饱腹感,流民们露出幸福的脸色,所有人都懒洋洋的坐在地面上。

    而这个时候一个老汉和老妇走到徐晨面前跪下道:“多谢,恩公施粥,救了老汉的命,还请恩公告知姓名,老汉必定日夜祈福,希望恩公能长命百岁。”

    徐晨马上拉起老汉和老妇:“跪就不用了,我叫徐晨,你们可以叫我小徐,真想要报恩的话,老爷子可以说说你们遭遇。”

    所有人都用怪异的目光看着徐晨。哪有士绅老爷让泥腿子坐着说话的?

    他马上解释道:“我是写话本的,想要收集各位的故事。”

    写话本居然找他们?

    这老爷好生奇怪。

    老汉叹息道:“恩公想听,老汉就说与恩公听。”

    小五当即把凳子和桌子摆好,而后摆好纸笔开始研墨,徐晨邀请老汉坐在对面,他说要了解流民的故事不是乱说的,他是真想要做一场对大明的社会调查。

    老汉道:“老汉是榆林卫,河鱼堡,庆王佃户,自己有8亩旱地,又佃了庆王30亩薄田,往年风调雨顺时,每亩尚能落下一斗杂粮。这两年龙王爷闭了眼......“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老妇忙替他捶背。

    “今年夏收“老丈缓过气接着说,“王府大斗收租,一石要刮三升尖。算上租子,老汉还欠王府四石麦子,赵管事带着庆王卫兵来扒房梁......“他指着远处无定河哽咽道:“十五岁的幺女,就换了两石麦子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