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之人自然应被逐出大同社。”

    其他人亦纷纷点头,表示认同这条规矩。

    徐晨又道:“第二条规矩,便是少数服从多数。就好比咱们的纺织厂若是赚了钱,有人想分钱,有人想扩大生产,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此时,大同社的社员便需集中商议,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李文兵拱手道:“这条规矩甚是合理,某赞同。”

    “我也赞同。”众人纷纷附和。

    徐晨继续说道:“其三,须得服从规矩,听从指挥。还是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已然定下要扩大纺织厂的计划,可若有人依旧不服气,故意干扰大同社的行动,扰乱正常生产,这便是不遵规矩、不听指挥。对于这等不听号令的社员,先予以警告;若警告之后仍不改正,那就只能革除其社员身份。”

    “同意!”其他社员纷纷举手响应,他们也不认为这条有问题,既然不一样执行他们的命令,那么大家分道扬镳也好。

    徐晨见状,笑着鼓掌道:“好!我等大同社今日便正式成立了。”

    其他人见徐晨鼓掌,也纷纷跟着鼓起掌来,现场气氛顿时热烈非凡。众人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悸动,皆觉得今日之举,必将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待掌声渐歇,徐晨详细说道:“我等大同社的长远目标乃是实现天下大同,但就目前而言,短期目标是救助米脂县外的所有流民,协助米脂县的农户抗旱救灾。咱们扩大纺织厂规模,就是为了让流民能成为纺织厂的工匠,以纺织厂赚取的银钱,养活流民,为他们建造房舍,助其过上温饱无忧的日子。”

    “同时,组建帮助农户的打井队,组织农户进行生产,为干旱严重的乡村开凿水井,解决米脂县的干旱难题,保住农户的口粮,防止米脂县百姓沦为流民。这便是我大同社眼下最为紧迫的两大任务。”

    刘永眉头紧蹙,忧虑道:“这所需花费着实不菲呐。单是建造一座能容纳上千人的纺织厂,几百两银子断然是不够的。况且,咱们还要购置纺织机、羊毛、铁器、木料等诸多物件,这恐怕又得花费上千两银子。先生,不知您可有这般雄厚的财力?”

    在米脂县,家中能有千两白银,已然算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足以购置几百亩土地,成为称霸一方的大地主。

    李文兵亦是一脸难色,道:“关键还在于打井的费用。虽说一口井不过十几两银子,可若要彻底解决整个米脂县的旱灾,需开凿数以千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