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物资;剩余六百名青壮分成六个中队,承担整平土地、建设厂房等重体力活计。

    而后,徐晨、陈子昂、胡益堂、小五、贺老六也各自手持木牌,呼喊着流民的名字,指挥他们按照分组站好。

    约莫一刻钟后,所有人皆依各自中队整齐列队。

    徐晨说道:“这木牌上记着你们的名字与所在中队。如今条件简陋,往后大家便以中队单位安排生活。”

    流民们纷纷好奇地端详着手中木牌。明朝文化有所发展,识字率约有两成,这些流民大多能认出自己的名字,木牌后面的信息,他们连蒙带猜,再向旁人询问,也大致能明白。

    “知道了!”流民们齐声回应。

    徐晨意气风发,大手一挥:“此刻,咱们便向着新家园进发!”

    言罢,徐晨的马车一马当先,随后是满载生产工具和物资的独轮车。妇孺与孩童行于队伍中间,青壮紧随其后,末尾则是护卫队中队。这上千人的队伍,虽略显稀稀拉拉,绵延一里多长,但因心中有了希望,队伍里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米脂县,东门城楼之上。米脂县的官吏,士绅们望着渐渐离开米脂县的流民队伍,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被流民团团围住,实在不是什么好受的滋味,这些年流民杀官造反之事屡见不鲜,上千流民屯聚在米脂城外,犹如一颗巨大的隐患,如今这隐患终于远去。

    刘南卿更是一脸羡慕:“某怎么就没有想到能组建社党。”

    他已经在内心暗自下定决心,他也要组建社党。

    至于他为什么不加入大同社?

    他可是高贵的举人老爷,怎么可能去加入那些穷秀才童生组建的社党。

    看着那整齐有序的队伍,米脂县令齐绍光不禁面露惊讶之色,道:“这大同社倒是颇有几分组织能力。”

    艾强满脸不屑,哼道:“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但好歹这也解决了本县的一个大麻烦。”

    齐绍光望着队伍,悠悠叹道:“但愿徐晨真有大本事,能将这上千流民妥善安置。”

    这齐绍光乃湖广籍人士,年近五旬才得中进士。之后在吏部候缺三年半,才等到米脂县县令这一空缺。

    初到米脂县,他满心欢喜,一心想着当个百里侯,实现自己治国理政的政治抱负。可未曾料到,刚上任不久,米脂县便爆发了一场小规模旱灾。本以为只是偶然,岂料第二年旱灾又至,波及的范围更广。齐绍光还算良心未泯,今年旱灾再度来袭后,赶忙向延安府与陕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