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护卫队揪出来,丢到队伍最后面,在护卫队的监管下,十条长龙井然有序。

    徐晨打好饭之后,刘永,陈子昂,胡益堂,贺老六几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道:“这边的井已经打好了,下午我就去高家寨为他们去打井,解决干旱问题,同时发展大同社成员。

    营地的事情就交给你们,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大家就商量着办,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还拿不定主意可以去高家寨找我,反正路也不远。”

    刘永担忧道:“到今日已经花费了130两,我们只有2000两银子,某担心这样花费下去,银钱支持不住。

    尤其是那大铁锤说米脂的砖承受不住高温,要从纺织作坊支了50两银子,说要去延安府购买耐高温的砖。”

    徐晨道:“最花钱的部分已经做完了,后面的花费不会如此高了,而且等纺织厂开工了,我们就可以赚钱了。

    至于大铁锤要购买耐火砖,给他银子,派个账房跟着他,监督他花钱即可。”

    而后他又看向贺老六道:“优先完成纺织厂厂房的建设,只有纺织厂尽快投入生产,我们的事业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贺老六道:“先生放心,十日内,俺就会把厂房建起来。”

    好在这个时代对厂房的要求不高,把地面压实,而后再砌砖墙,顶甚至可以用茅草来搭建,不过为了防火,徐成还是奢侈的用瓦来做房顶。

    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所以贺老六才有把握十天内把厂房搭建起来,甚至用木板的话,三天就可以搭建好。

    陈子昂倒是问道:“今天又有五名读书人想要加入我们大同社,您是不是看看他们再走。”

    李文兵他们在米脂宣传工作做的不错,现在整个米脂士林已经知道他们大同社的名号了,那些举人和相对富裕的秀才对不屑一顾,但对底层的童生和贫穷的秀才却很有吸引力。

    现在这世道不但农民难熬,那些底层的童生和秀才也难熬,他们不能做到脱产,他们的收入和农户的收入是息息相关的,现在农户饭都没得吃了,他们的私塾和其他教育有关的行业全部萎缩,大同社让他们看到了抱团取暖,甚至突破阶级的可能性。

    所以李文兵在米脂一宣传大同社,很多童生秀才就愿意加入他们,这些人来到了大同工业区,看到上千流民被大同社安排的井然有序,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内心也认可了徐晨他们领导的大同社。

    而徐晨对待这里想要加入大同社的读书人,一律按照老规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