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自然不愿错过。

    刘思远这下可着急了,眼睁睁看着自家的银子就要像流水一般被儿子给散出去,心里别提多心疼了。

    不得不说,这羊毛布的生意如今实在是太好做了。尤其是陕北这两年干旱不断,棉花、桑麻的种植数量大幅减少,棉布、麻布的价格随之攀升,这也连带使得羊毛布的价格水涨船高。刘家如今三成以上的收入,可都是靠着贩卖羊毛布得来的。

    刘永却依旧面带微笑,对着众人说道:“各位叔父,我大同工业区如今有宏大规划,欲建立上千栋砖房用以安置工匠,还打算修筑水渠、水坝,为来年抗旱做足准备。只是目前十分缺少砖头、三合土等建筑材料。只要各位叔父愿意开办窑厂,但凡生产出的砖头质量合格,我大同工业区愿包下各位叔父前一年所产的砖头与三合土。

    倘若没有技术,叔父们无需担忧,我大同社愿意倾囊相授;若缺少钱财,也无妨,我大同社愿意收购叔父们的粮食。至于钱财方面,各位叔父尽可放心,三五万两银子,我大同社还是拿得出手的。”

    众人心里都明白,大同社建立不过短短三月,虽说建立了一座兴旺的纺织厂,可要养活上千流民,只怕纺织厂赚的钱早就花得差不多了。

    这三五万两银子的来源,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些地主们在心里暗自咒骂刘永等人,白花花银子,就这么散给流民,简直是糟蹋了。

    但话又说回来,面对这难得的“富贵”机会,他们又实在难以割舍。就连贺人俊此刻都没了先前的硬气,虽说减少租金损失不到上千两银子,可要是能在大同社的这桩买卖里占到上万两银子的份额,倒也算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不过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放弃了。毕竟一旦减少租金,他家就不好再兼并土地了。在丰年的时候,一亩土地能收获十几石粮食,可在饥荒之时,只需两三石甚至更少的粮食,就能把田地弄到手。他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个扩张家中土地的大好机会。

    最终,刘永和六家签订了砖头订购协议,又与三家签订了羊毛布的销售协议,还和几家达成了羊毛订购协议。在大同社半是威胁、半是利诱的策略之下,大部分家族终于达成了减租减息的决议。唯有贺家态度强硬,明确表示不愿意减租减息,还有几家则想拖延时间,期望此事能不了了之。

    眼见事情暂告一段落,众人缓缓起身,离开了大鸿茶楼。

    刘永长舒一口气,感慨道:“总算是达成减租减息的决议了,但愿今年能少饿死几个乡亲。”

    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