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远赶忙应道:“是,大哥!”

    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初三。

    米脂城中,报童们穿梭于大街小巷,高声呼喊:“号外,号外!经过与大同社的谈判,米脂各大家族表示愿意将地租降到两成五,利息暂停收取啦!”

    “号外,号外!经过与大同社的谈判,米脂各大家族表示愿意将地租降到两成五,利息暂停收取啦!”

    大鸿茶楼的掌柜听闻,满脸惊讶之色,不禁喃喃自语道:“这……这竟真被他们做成了?”

    一旁的伙计接口道:“也不能算完全成功吧,也就是八家答应了。像贺家那样的大族,可还没松口呢。”

    掌柜叹道:“人家贺家可是军户,家里养着精锐的家丁,不理会大同社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话说回来,大同社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着实是让人出乎意料啊。”

    其他米脂百姓在看到报纸上的内容之后,也是纷纷夸赞那些报纸上地主老爷们的仁义,而相对没有上报纸名单上的大族,尤其是贺家,虽然没有被口诛笔伐,但也被谴责为富不仁,一点也不照顾乡人。

    像贺家等米脂大族面对这种情况愕然的同时极其不适应,原本应该是他们掌控米脂的话语权,善恶由他们来定义。但现在这个舆论话语权却被大同社掌握了,他们的经营了上百年的名声,面对报纸这种新鲜事务瞬间解体。

    他们再也不是让人尊称的乡绅,积善之家,而是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劣绅恶霸了,这个转变太快了,以至于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话语权就丢失了。

    但经过大同社一而再,再而三的捶打,他们也反应过来了,要想办法重新把话语权争夺过来。

    米脂县衙内,县令齐绍光正翻阅着手中的《大同报》,看到报上刊登的减地租家族名单,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难以置信之色,喃喃道:“这些大家族向来都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减租这事居然真被徐晨他们给做成了?”

    要知道,他身为县令,想要让这些大家族足额上缴税负,那可真是难如登天。能收到七成,就已经算是给足他面子了。

    大明为什么收税如此难,这其中的缘由,着实复杂。想当初,朱元璋自幼饱受官吏欺凌,登基之后便认定官员下乡定会扰乱地方。故而制定了皇权不下乡的政策,税收事务只能依靠甲长、粮长来管理。

    可朱元璋却未曾料到,权力这东西,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移到他人手中。两百多年过去了,甲长、粮长之位早被地方豪族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