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直接打消了大铁锤先前的顾虑。如今,他不但不再担心高炉生产出来的钢铁销路问题,反而兴致勃勃地提出了新的高炉计划——要建造一座一次能炼 5000斤铁以上的高炉。

    就这样,整个艾家庄几百号人齐心协力,忙碌了十余天,终于将所有粮食收割完毕,妥善归仓。

    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十八日。

    艾家庄的祠堂内,气氛热烈而庄重。艾家庄的长者端坐在首位,四周密密麻麻地围满了艾家庄的农户。

    徐晨环视一圈后,方才开口说道:“艾家虽说已然覆灭,可他们留下的田产还在。我大同社自创立之初,便是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今日召集大伙前来,开的便是这均田会。”

    “均田会?”在场的农户们大多面露疑惑之色,小声地相互嘀咕着。

    徐晨见状,朗声道:“说白了,就是分田。”此言一出,农户们瞬间来了精神,原本还带着几分疑惑的眼神,此刻都被兴奋与期待所取代。

    小五赶忙走上前,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簿册递给徐晨。徐晨接过,翻开簿册,仔细查看后说道:“依据我们抗旱会在艾家庄的统计,艾家庄共有田地两千五百三十亩。其中,较为肥沃的千余亩皆为艾家产业。咱艾家庄总计 78户人家,大部分人家仅有几亩到十几亩的田地,更有部分人甚至连一亩地都没有,平日里只能靠给艾家打长工维持生计。我琢磨着,把艾家这上千亩土地拿出来给大伙分一分,以三十亩为标准,谁家的田地少于三十亩,就补全到三十亩。”

    听到徐晨这均田的设想,艾家庄的老人们激动得纷纷站起身来,眼中满是惊喜与期盼,急切地问道:“会长,您说的可当真?”

    徐晨神色坚定,点头道:“自然是真的。我的想法是,趁着秋收之后大伙都有时间,把所有土地整合到一块儿,然后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分配。”

    话音刚落,在场的农户们顿时欢呼起来。对于农户们而言,田地便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他们生活的希望。徐晨提出的均田举措,能让他们的田地增加一倍以上,这简直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

    然而,就在这时,却有一人站了出来,大声道:“会长,某反对!凭什么只给 30亩以下的人分地,30亩以上的人就没有份?难道我们就不是艾家庄的人了?”

    紧接着,又有五人陆续站起身来。这六人在村里算是富户,手中的土地在三十亩到百亩之间。按照徐晨的均田方案,他们确实分不到一分土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