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把所有人的福气聚起来。

    余令吃鸡蛋只吃蛋白,蛋黄全都塞到了厨娘的嘴里。

    两个人都是偷偷的,就像当初厨娘偷偷的给余令塞梅子一样,属于两人的小秘密。

    很温馨的小秘密。

    余令哪会讨厌蛋黄。

    如今的余令可以自豪的说,除了尖尖不吃,他什么都可以吃的下去。

    能吃饱就不错了,根本没资格挑,就这样了,余令还总是饿。

    “准考证”在供桌上供奉了五天,在第六天的时候它和余令一起出门了。

    因为离长安有点远,余员外准备带着余令提前去长安。

    离别之时,屯子里的人再次齐聚。

    不会说场面话的他们用脚步来述说着祝福,足足送了五六里路。

    本来只有一个屯子知道余令要去考试的。

    他们这一嗓子喊出去,余令觉得最少七个村的人都知道自己去考一个童子试。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去考举人呢。

    驴车往前,视野里的城墙越来越清晰,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

    放眼望去可以说都是读书人,步行的,骑驴的,还有宁采臣那样打扮的……

    余令是考童子试也就是最初级的。

    余令不知道,这次来考试的还有比他考更高一级府试和院试的。

    院试是三年之内有两次,所以人就显得多了。

    王秀才在手札里说。

    府试的报名,保结,还有考试的内容同县试差不多。

    他还说院试的考试内容与府,县考试也大致相同。

    他说,要尤其注重末场。

    他说,如果在县考,府考,院考三次末场考试中,皆为头名,也就是案首。

    那就是所有读书人的梦。

    小三元。

    (pS:大三元历史上有十四人,唐朝两人,宋朝六人,金朝一人,元朝一人,明清各两人,小三元大三元连中只有两人。)

    余令很想成为第一名。

    但这玩意不是想就能行的,考什么由县官决定,这由人来决定,那水分就大了。

    余令虽然不是县令的学徒,但他已经通过艾主薄的口知道大概的考试内容了。

    若是县令的亲眷……

    他们是不是知道的更多一些。

    余令晃了晃脑子,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脑袋外。

    开始认真的打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