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就行了。

    省事还省时。

    在大慈恩里专门用来接客的大殿里,余员外坐在高位,底下坐满了各行各业的牙人。

    他们这次来都是谈生意的。

    余令很佩服这群人。

    事情才放出风声,人都没有招好,商人们就已经来了,速度超级快。

    也是在今日,余令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为什么盖房子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了。

    如今坐在这间屋子的有的有瓦商,土商,木商,画画的,卖油漆的,裱糊的......

    还有余令都认不出来的。

    他们来,就是希望这次修缮能用到他们家的货物,或者把某一个工程交给他们,由他们全权负责。

    最后由大慈恩寺去验收。

    老爹不想让余令跟这些商人打交道。

    在他的眼里,自己的儿子是读书人,是一个高贵的读书人。

    这种活就应该他来。

    为了让这件事办的圆满,老爹也找来了“头人”。

    因为南宫说了,这件事不但要做好,还要做的漂亮。

    找头人就是负责协调的。

    比如用哪家的瓦,用哪家的油漆,就连外面的那些干活的人分配和监督问题也需要头人来协调组织。

    这是一件大事,一个人再厉害,也不能把这里的门道全部摸清,也不能用一双眼睛同时看这么多人。

    所以,老爹找好了头人,由头人来监督。

    头人由此赚了钱,质量不过关自然会找头人。

    人到齐,余令就被老爹推了出去,他们要言商了,说白了就是要脖子脸通红的杀价了。

    这种场面不好看。

    余令又来到了外面。

    外面招人的同时衙门也行动了起来。

    数十张红纸黑字的大字报贴在各个要道的路口,上面的内容很简单。

    “良善之人沈毅,代表万岁爷捐白银五千两修缮祖庭大慈恩寺为大明祈福,为皇帝祈福,为天下苍生祈福。”

    在第二行……

    “余家余粮,余钱,余令,捐银钱二百两,茹家茹让携妹茹氏捐白银二百三十两,粮食二百石,布匹若干为大明祈福……”

    余令没想去各家各户打秋风。

    秋风好打,打完了容易招人记恨。

    余令就找人写了大字报,就贴在显眼的地方,让这群人自己找上门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