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户不是一千人,是数千人。

    众口都难调,这一千户几乎涵盖了人生的所有阶段。

    婴儿,孩子,壮汉,老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这个活,如今落在了余令身上。

    姜布政使的法子很简单,是大明清流最爱用的一种计谋,专门用来“整治”那些他不喜,或是政见对立的官员。

    余令他很不喜欢。

    所以,当他知道余令想在治理地方有所建树的时候,姜布政使就把最难治理的军户给了余令。

    他还不全部给。

    治国如烹小鲜,如果全部都给了余令,余令可以统而管之,一锅煮,达不到他要折腾人的那种效果。

    所以,他单独给余令一千户。

    这一千户就像是开了个小灶,余令在看大锅的时候,还必须分神去看小灶。

    也像是挂在脖子上的一根链子,看不到,却存在。

    这些还都是军户。

    余令做的好了,那是姜布政使有识人之能。

    余令做不好了,就得一直被他拿捏着。

    如果这一千户死了一半……

    姜布政使会大笑着斩了余令,然后大声的告诉所有人。

    这是阉党,靠着幸进成了官,自己真是瞎了眼了,把这一千户百姓交给了他。

    还好自己有先见之明,还好只给了一千户。

    在这件事里余令可怜,百姓可怜,都没有选择的权利,甚至连棋子都算不上。

    大人物的一张嘴就决定了全部。

    姜布政使已经做好了斩余令的准备。

    余令这么年轻,说的好听些是没家世,没根基。

    说的直白些就是余令没见识,眼光短浅。

    在衙门玩的转那是有衙门的架子在那里,拴条狗都能办事。

    这些年朝廷怠政,百姓不也活的好好的么,可这一千军户就不一样了。

    谁来帮?

    他笃定余令管不了这一千穷的只剩命的军户。

    他很自得能折腾余令一年,明年正大光明的宰了他。

    如果换作一个人,面对这个阳谋只能等死。

    在大明,有多少读书人管过一千户,数千人的经验。

    况且余令本身还是军户,就算有些小聪慧,但经验可不是聪慧就能拥有的。

    余令虽然没有管理过五千人的经验。

    但余令见识过别人管一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